荃 葵: 步行也是「旅遊攻略」

 

我有個朋友每周放假時行一個區,目標是行完18區。他公司放例假不能選在公眾假期,所以例假時家人都要上班或上學,他便獨自找節目,起初只是四處走走,怎料「行出癮」來,便定下計劃,每次行一個區,看看當區的建築、店舖、居民的衣着,甚至大廈的晾衫架都在細看之列。行到累了,到飯點了,便鑽進食肆吃飯,吃完再行。

很多人一放假就外遊,對自己生於廝、長於廝的香港並沒有深入認識。其實香港18區都各有特色,比如深水埗石硤美邨有個二級歷史建築物美荷樓,記錄50至70年代香港公屋的發展,這裏曾是木屋區,1953年一場大火令5萬多名居民無家可歸,政府便興建了石硤尾邨,開始了公屋文化。經活化後,美荷樓已成為青年旅舍,並設有美荷樓生活館,展覽早期公屋居民的生活百態。另外,筆者曾見一間深水埗店賣馬桶蓋,鄰店則賣蛋撻西餅,「有得食有得屙」,令人會心微笑。深水埗買餸平靚正,有富人專門到此區買餸。

從深水埗到銅鑼灣又是「另一個世界」。轉進橫街,有大坑火龍文化館,原址是晚清時創立的孔聖義學,現在是三級歷史建築,館內設有展覽廳介紹大坑火龍歷史,並設有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客家菜。該館外型是白色立方體、平屋頂,有露台、鐵欄杆及鐵窗花等,充滿藝術氣息。

內地自媒體興起,赴港遊的資訊更全面,有個說法是「一千個年輕遊客,就有一千種赴港遊的玩法」,內地很多年輕人摒棄走馬看花的慣性遊法,例如有「攝影」走訪之旅,來港拍彩虹邨、中環塗鴉、周星馳電影中的南丫島,深入街頭巷尾,重溫名家文學之路等,很有意思。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