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打通情緒路

我常告誡自己:做人處事別太極端,當別人跟自己的意見不同時,可以表達一下看法,但不要爭拗不休,適可而止。
親朋之間需要溝通,若事情不涉大是大非,只是日常處事方式不同,自己若不吐不快,就說一下,經過幾次溝通,對方仍依然故我,就別再糾纏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朋友也好、親人也罷,親人也只是青少年時期一同長大,日後都各有自己的家,生活方式、處事方法不會一成不變。兩個人鬧別彆,作為不在現場的親友,不可能全面了解誰對誰錯,勸勸可以,別擅作判官,甚至說一些誰「應該」向誰道歉之類的荒誕話。
上了年紀,見過很多人、遇過很多事,要懂得回頭看看自己,冷靜思考,若常看人不順眼,久而久之,會自陷情緒低落的死胡同。
政府設「情緒通」,3個月接到3萬個來電訴心事,其中21%涉及精神病困擾,約200宗需轉介社署跟進,說明情緒有問題的人不少。抑鬱症是精神官能出了問題,對人和事失去興趣甚至感到悲傷,且持續一段長時間,嚴重的會影響正常的起居生活、睡眠和工作。情緒不好很快沒事,與憂鬱症是兩碼事。話雖如此,若每天都不開心,很容易進入抑鬱狀態。
寓言故事「莊周夢蝶」說莊子夢中幻化為蝴蝶,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發覺自己仍是莊子;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子,實在難以分辨。故事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些真實的東西也許是虛幻的,虛幻的東西也許是真實的,就像人生中的得失不過如此,倒不如拋開心中樊籬,給自己留片逍遙天地,感受平和與喜悅。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