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之:從文憑試想到的

隔壁孩子是應屆文憑試考生,那天筆者跟孩子父親聊天,慨嘆「日子過得真快,我們做鄰居之初,孩子還是個幼稚園學生。」
綿綿細雨下,筆者走過其中一個試場,學校大門還未打開,大批考生在外面等候,邊撐傘邊捧書本或平板電腦死啃,作試前最後衝刺。一張張稚嫩的臉,不禁讓筆者「想當年」起來。
那些年我們讀完中五後,要考校內畢業試和中學會考公開試,那時香港只有兩間官方認可的大學,其他幾間大專院校。會考及格後可讀中六預科一年,考中文大學;成績再好的可讀兩年,考香港大學,叫高級程度會考。那時香港未回歸,很多中學畢業生都報考英國倫敦大學在港舉行的公開試。那兩三年間考試之多,逼着我們日日埋頭苦讀,真不知人間何世。
首屆中學文憑試在2012年舉行,取代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學生完成六年中學課程後可參加,成績達標可升讀本地或海內外高等院校。換言之,現在的高中生考一個文憑試,就意味着既代表中學畢業,同時也是考大學。
六七十年代膠花、雨帽、半導體收音機(俗稱原子粒收音機)、假髮、珠仔假首飾、玩具等本地工業遍地開花。一般家庭窮且子女多,又多重男輕女,其時童工不違法,又未有小學至初中免費教育,家中老大老二就算是讀書材料,很多讀完小學甚至小學未畢業就被迫進工廠工作,讓弟妹尤其是弟弟讀書,能中學畢業已很幸福,可以在寫字樓打「斯文工」了。
我們那時代常被形容接受「填鴨式教育」,死記硬背。現在網絡世界,學習上有很多工具輔助,更有校外交流考察活動,公開試也系統整合,方方面面提升教育水平實在是好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