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 : 唐代印蝴蝶紋陶茶碾


         唐代(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白陶茶碾,現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這個印有蝴蝶紋的白色茶碾,純潔樸實。

         從先民的白陶到唐代名聞遐邇的邢窰,工藝不斷進步。邢窰陶工精心調整胎土和脫釉的成分,譬如降低鐵和鈦的含量,使成品發色較少泛黃或泛灰。唐代人對邢窰白瓷青睞有加,認為可與同時代位處南方、盛產青瓷的越窰分庭抗禮,故有「南青北白」美譽。越窰位於浙江,邢窰位處河北。

        茶源於中國,漢代起成風尚,南北朝時期更進一步,到唐代是鼎盛時期。唐代人愛喝茶,茶具且推動唐代陶瓷業發展。唐代人飲的是餅茶,必須先把餅茶碾成細末煎煮,茶碾因而大派用場。唐代茶碾與現代茶碾的形狀差不多,多為長方形,上有一道半橢圓形狹窄溝槽,以便放碾輪。碾輪中間厚,邊緣漸薄,周邊有橫向齒,以便碾軋餅茶。碾輪上有個孔洞,細長手柄插於孔洞中。人轉動手柄,把餅茶碾成細末。唐代茶碾以小為貴。

        唐代疆域遼闊,對外交往頻繁。長安是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佛教發展興旺,科舉制度下詩風大盛。僧人坐禪,必須頭正背直,動彈不得,時間久了,人就容易疲倦欲睡,這時飲茶是最佳伴侶。文人詩興大發,邊作詩賞詩邊飲茶,樂在其中。僧人、道士、文人三者形成中國茶文化。皇親貴族嗜茶,百姓也就群起效尤。官府培植茶樹,接着民間再種植,到處煮飲,全國飲茶之風盛極一時,茶稅因而出現。唐代對茶甚有研究的陸羽,被譽為「茶神」,他著作的《茶經》,對茶有全盤介紹,是中國茶道的先聲,也是世上最早的茶著作。

        唐代來華留學生以日本居多,日本有來華僧人把茶苗帶回日本,日本植茶由此開始。日本茶經、茶道漸成氣候,並出現眾多流派,滲進日本人的精神、宗教和禮教意味。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