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端午節與愛國精神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反映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道德至上、禮樂文明深邃的文化內涵。端午節也是於此。

        先秦時代有關端午節的文獻記載不多,但龍舟競渡、祭祀習俗早已存在。端午節離不開屈原的傳說。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曾輔助楚懷王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肯抗秦,並把屈原流放異地。秦軍終於攻陷楚國。屈原眼看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為了寄託哀思,人們泛舟江河之上,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人們又拿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為吃糉子的習俗。雖然很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民間把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跟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屈原的愛國情懷和感人詩篇傳頌千百年,影響深遠,佔據着主流地位,反映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愛國精神。

        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日前香港有團體舉辦端午文化展覽,介紹端午節的起源、常見民俗、糉子源流等知識。出席開幕禮的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端午節是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進而認識中華歷史,建立文化自信,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尤其現今香港『一國兩制』進入了新的篇章,香港可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來參與其中」。端午節快到,師長們應向青少年上一堂端午國民教育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