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非建制政黨的水晶球 

隨着《2021年公職 (參選及任職) (雜項修訂) 條例草案》正式刊憲和生效,毫無懸念,要循區議會或立法會參政議政,須依法宣誓效忠中國香港特區,擁護香港《基本法》。然而,個別區議員或會面臨宣誓無效、民政事務局局長拒絕替其宣誓,均會喪失區議會議席;個別議員也選擇因未能履行職務或其他理由自行辭職。

政壇盛傳曾參與去年「35+泛民初選」或借出議辦作「票站」的區議員,或會被視為宣誓無效而丟去議席;如屬實,將直接衝擊民協,該政黨的個別區議員曾借出議員辦事處作「35+泛民初選」「票站」,如果多名成員同時失去議席,這也意味着民協或減少了議會資源和參政機會,或須重新部署新定位。

民主黨昨天 (6月20日)召開特別會員大會,期間舉行副主席和兩名中委的補選,以填補日前因「35+泛民初選」案而被還押的林卓廷、尹兆堅、胡志偉辭去黨內職位而出現的空缺;另一邊廂,公民黨又傳出多名區議員退黨的消息,此前,在過去一年半,該黨已有數輪退黨潮,其實是次成員集體跳船,已是意料中事,見怪不怪。部分公民黨成員曾簽署「落墨無悔」「抗爭聲明書」,預料這將是被取消議員資格的其中一個衡量條件,樹倒猢猻散,大難臨頭各自飛,個別區議員還要依靠薪津去供樓養家的,如果失去議席,除了將即時失去收入來源,更甚者將會被銀行通知即時撤回按偈貸款,屆時一家大細要不搵屋搬,要不「瞓街」。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非建制派政黨走到這一境地,可謂咎由自取,既然取得了議席,就須默默耕耘,以民生為本,不要借區議會「搞政治」,或許現在可以在社區服務取得頗為理想的成績。

非建制政黨日後何去何從?是曲終人散?還是調整路線?是繼續參選?還是轉型成為智庫、壓力小組或論政團體?是否需要縮減規模成為地區袖珍政團?或是轉換定位從商,改行成為政治說客或顧問公司?個別政黨雖然在政綱或座右銘刪去政治敏感的字句,並「戴頭盔」的加上「擁護『一國兩制』」的字眼,但政黨和成員的一言一行,人家是放在眼內的。

如果政黨不參選、不參政,在議會沒有影響力,不發揮政黨功能,那麼,無論是政府、財團、居民也不會太過着意政黨的存在或動向,反正也是無牙力的無牙老虎。如果政黨不以參政議政作目的,那麼不如轉型成為聯誼會或辯論演講組織算了。

個別非建制派政黨成員如果是有意繼續從政,也老早與所屬政黨的激進路線同床異夢,貌合神離,除了退黨,果斷割蓆,也要表明自己的正能量理念,求同存異,停止發表一些令人誤會的訊息,並以身作則,道出一些各路人士均能接納的方案,或可在未來捲土重來,成為政壇的一路奇兵。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