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 : 氣膜實驗室戰績彪炳

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已於 9月14日結束,設於港島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火眼臨時氣膜實驗室」也功成身退,26日「放氣」拆走,設備搬進倉庫。若新一波疫情再出現,「火眼」又可在一周內重新啟用。對於「火眼」之「能屈能伸」,抗疫功用之大,有些人仍然懵然不知。

早在武漢疫情嚴峻下封城的第二日,內地科學家已經知道必須盡快普及檢測。「火眼」是借用《西遊記》裏孫悟空能辨別「妖魔」的「火眼金睛」,盡早發現患者,早日切斷傳播鏈。病毒高度人傳人,要花時間建固定檢測實驗室不可行,於是內地科學家研製出兩層膜、像趙州橋那樣拱形支撐結構、可負壓、能用貨機運輸的氣膜版實驗室。不到3天就能建立9個「火眼」,每個艙佔地面積有75平方米,一天檢測達10萬人。加上配套如施工人員、電力、統籌消防、安保、後勤等,16個艙一天最高可檢測50萬人。「火眼」只要關上艙門,就能確保艙裏空氣無法溜出艙外,每個「火眼」都是獨立運作,有單獨通風、過濾及換氣系統。進入實驗室須身穿防護衣、頭套、鞋套及醫用膠手套,實驗室內檢測人員的全套防護衣更嚴密。

國家派出內地最有經驗的檢測支援隊600個成員先後來港,幫助香港同胞檢測,累計178.3萬人完成採樣,經「火眼」找出了 32宗隱形患者個案,令疫情緩和下來。現在還有些國家尚未知道什麼是核酸檢測,甚至連一個像樣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都沒有。「火眼」除了在內地、香港幫助抗疫外,還在丹麥、法國、意大利、加拿大、塞爾維亞、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非洲等作出貢獻。美國的新冠死亡數字已逾20萬人,多少人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簡單如戴口罩也做不到。港人經此一疫,應自我增值點科普常識,了解內地的高端醫療科技,保持科學的思辨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