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 7000萬大灣區人的機遇和幸福

萬眾期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終於在昨天傍晚出台,規劃大綱勾劃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規劃藍圖,這「萬眾」其實是指住在大灣區內的9個城市(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惠州、東莞、珠海、江門、中山)及港澳兩個特區的合共7000萬人口,換言之,這個發展規劃綱要直接造就滿載大灣區內7000萬人口的幸福,含金量舉足輕重。這份規劃綱要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文件之一,鐵劃銀勾,刻劃大灣區的美好將來。

翻閱規劃綱要,筆者過去在多個場合和渠道發表的建議喜獲接納,如香港特區定位為國際航運中心、法律專業服務和爭議解決中心、知識產權中心、教育樞紐中心、澳門的中葡平台、另外,筆者曾作出的其他建議還包括食品安全、專業資格認可、綠色金融、華僑歸僑資源、創意創新、文化產業、健康產業、智能城市群、持續發展、青年發展、安老安排、手機漫遊和數據寬免、電子付款互聯互通等,亦在規劃綱要有類似的篇幅,這正是呼應《規劃綱要》提及的「擴大社會參與」中的「支持內地與港澳智庫加強合作,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大灣區正正需要高端智囊的貢獻,並團結粵港澳工商企業界、勞工界、專業服務界、學術界等,加強交流與合作,精益求精,同心協力為大灣區建設發展建言獻策。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三條主軸,其一是城市定位,在9個城市加兩個特區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將成為中心城市,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引擎,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大灣區世紀工程。

第二條主軸則是各城市有具體產業定位,例如,香港特區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澳門特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深圳則是大灣區內的經濟特區、全國經濟中心和創科創新中心;廣州則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珠海和佛山作為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深圳和東莞亦作為電子信息製造產業集群等;其他城市將成就大灣區內的重要產業鏈的構成部分。

第三條主軸則是時間上的規劃的時間性發展方向,兩個重要年份包括2022年及2035年。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目標,到2022年,要為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締造條件;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在這個千載難逢的關鍵時刻,香港同胞坐上了國家戰略發展的大灣區專列,迎接機遇,並成為「大灣區人」,同為大灣區的重要一員,肩負一份歷史責任。大灣區各個城市分工有序,定位明確,優勢互補,健康競爭,彼此互動合作將產生協同效應。

北築新雄安,南建大灣區,我國將迎來新時代,讓港澳同胞見證歷史,參與建設,成就偉業,我們將成為國家戰略發展不可或缺的持份者,共同書寫國家規劃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為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от чего болят деснакресло раскладушка для рыбалкис днем рождения докторexpedition37.icuRecomдоставка грузов из итали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