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盞吉爾吉斯坦陶燈說起 小 可

       八至十二世紀吉爾吉斯坦一盞陶燈,近日曾給擺放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內給港人欣賞,筆者有幸目睹,長了很多關於吉爾吉斯坦、中國與吉爾吉斯坦交往的知識。
 公元前二萬九千年至公元前二萬五千年前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今捷克的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一件維納斯小雕像,附近同時也出土的幾件女性小雕像,這幾尊小雕像,是世界上被發現的最早的陶器。最古老的陶製容器可追溯到公元前二萬年至公元前一萬九千年在中國江西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發現的陶罐碎片。
       人類發明了火之後,用火熟食,用火照明,初用火把,後有油燈、石燈、青銅燈、陶瓷燈,到近現代的電燈,其中陶燈在歷史上佔了一個重要席位,陶器久藏不朽,很受喜歡陪葬的古人青睞。製陶技術的發展可說由中國的隋朝(公元五八一年至公元六一八年)帶領,所製器具,由東方的中國直達西亞都大有市場。
 吉爾吉斯坦這盞陶燈,出土自伊塞克湖,為契古教學及方法綜合博物館藏 。伊塞克湖在天山山脈北部,與中國只是一山之隔,湖水清澈碧綠,素有「上帝遺落的明珠」雅號,吉爾吉斯坦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未到過伊塞克湖,就未到過吉爾吉斯坦。」
      歷史上,吉爾吉斯坦一直與中國關係密切,其部分領土曾受西漢、東漢、三國時代的曹魏、晉、元、清統治,唐朝前期甚至統治今吉爾吉斯坦的全部領土。 一八六○年代,俄羅斯帝國逼使清政府簽訂條約,把吉爾吉斯坦劃入俄領土。前蘇聯解體後,吉爾吉斯坦成為獨聯體成員國,一九九二年中吉建交,及後吉爾吉斯坦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經驗,中吉雙方也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二○一七年五月,吉總統阿塔姆巴耶夫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吉在教育、文化方面合作無間,在吉爾吉斯坦有好幾所孔子學院,不少官員積極學習漢語。吉國家銀行錢幣博物館收藏了中國多個朝代的古錢,例如唐代的開元通寶、元代的大元通寶,這些都是在絲路上發現的。
      上海合作組織,吉爾吉斯坦是成員國之一。上合組織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吉前總理奧托爾巴耶夫曾說:上合組織內部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氛圍,是「上海精神」,它創造了國家之間的互信。奧托爾巴耶夫並表示,如果「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成功地實施好,未來無疑將給中亞地區和人民帶來福祉。
 香港人若學一下中亞歷史,知道中國與那些國家如何交往,像中吉在互諒互讓的情況下解決了邊界問題,及至建交,之後兩國人民進行平等協作互利共贏的往來,便明白古絲路、今「一帶一路」、上合組織,從古至今的脈絡,是彼此睦鄰友好大度精神的堅實基礎,是值得珍惜,值得永久維繫的。

алексей егармин отзывпродвижение бренда компании одеждыrybalka.spaceлинкбилдингbest times to travel to dominican republictravel to lake baikal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