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 憶苦思甜說通關

 

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冬季,筆者與家人同遊中山。一班團友吃完飯,聚在酒家門外等候旅遊巴到來,大人們幫襯兜售土產的小攤販,幾個小孩到處追逐嬉戲。

大家興高彩烈之際,並未為意到一名當地男子,身穿單薄工人服,兩手插入褲袋,腳上踏着露出十隻腳趾破爛不堪的布鞋。他呆站在一塊巨石上看着團友們,若有所思。這邊廂是有閒錢可花的香港遊客,那邊廂是窮困潦倒的中山同胞,這是令人心酸的強烈對比,至今仍歷歷在目。

改革開放前,筆者每次與母親北上探親,總要帶備一些港幣送給親戚,北上時行李箱裝得滿滿的,返港時空空如也,因為箱中衣物都送給了親戚,連身上的外套也脫下來給他們。當年內地一窮二白,像這種港人救濟內地親戚的情況比比皆是。幾十年過去,內地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筆者的親戚後代仍留在中山,但筆者再不用給他們送港幣和衣服,因為如今人民幣蜚聲國際,成為不少國家的交易貨幣,比港幣更值錢。今日中山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重要城市,2021年生產總值為3566.17億元,同比增長8.2%,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

1月8日起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第一天整體運作暢順,這是兩地政府共同惠民努力工作的成果。因疫情閉關三年,兩地親人重逢,血脈相連,憶苦思甜,百般滋味湧上心頭。這是激勵人心的一堂國民教育課。通關進入優化階段,恢復疫情前全面通關可期。科學精準防疫、振興兩地經濟,需要兩地同胞繼續相互扶持,共同努力作出更多貢獻。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