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 從兩餸飯到消費券

 

筆者日前經過油麻地一間食肆,店內店外擠滿了人,原來是排隊買「兩餸飯」。店子的玻璃櫥窗讓外人清楚看見擺放整齊的各類飯餸,店門牆上貼滿了菜譜和價錢:三色蒸水蛋、炆豬手、梅菜肉餅、南乳炸雞翼、粟米斑塊、菜薳牛肉、冬瓜豆卜炆排骨、薯仔牛仔粒、糖醋排骨…都是家常菜,價錢從20多元到50多元,兩餸、三餸、四餸,滿滿的飯餸給盛載到飯盒上,顧客拿着飯盒滿意地離開,大有「幸好我早來買到一盒」之勢。店內只有廚師和負責盛飯餸的幾個員工,沒有洗碗工,人人不用除下口罩,連「疫苗通行證」也不必掃。疫情以來,這類店子競爭激烈,飯餸若較鄰店便宜一兩元,也能吸引大批顧客過檔幫襯。一年將盡,很多人嫌外出用膳佔用了工作時間,筆者一位朋友就與同事們約定輪流到兩餸飯店為其他同事買飯。另外,不少公司開聖誕派對或周年宴會,有老闆把兩餸飯作聚會食物,員工吃到飽之餘,剩下的還可以打包回家。

筆者在兩餸飯店門外看了一會,沉思再三,疫情至今三年,經濟不景氣,但港人頭腦靈活,此路不通另找出路,關鍵是努力。

有調查顯示,在疫情衝擊下,港人的儲蓄習慣和能力有所提高,儲蓄首要目的為「應付不時之需」,儲蓄方式普遍是把錢存進銀行,反映市民在經濟不明朗的環境下傾向選擇穩健的方法儲蓄。儲蓄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雖然近日新冠病毒轉弱,通關在望,但國際形勢複雜,經濟全面復甦要經歷過渡期,市民能自覺儲蓄是好習慣,不能再像以前般做「月光族」,每月一出糧就花清光。筆者寄望2023年2月22日財政預算案宣布續派消費券,救中小微企和小市民燃眉急。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