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 煲仔飯

 

一位德國友人以前來港吃過一次煲仔飯,此後念念不忘。無奈疫情阻隔,一直未能來港再吃。最近得知香港放寬檢疫安排,有意再來,非要我帶他去吃盡所有煲仔飯。適逢近日天氣轉涼,吃煲仔飯暖身正合時宜。

友人知道粵式煲仔飯種類多,但他不知道,即使是臘味煲仔飯也不是獨沽一味。兩漢時已有製作臘肉的記載,「臘」是把肉以鹽或醬料醃過,年尾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天氣乾燥,肉類不易變質和惹蟲子,最適宜風乾。臘味包含臘腸和臘鴨,前者是風乾五花肉,配以輔料,灌入動物腸衣發酵再風乾。臘鴨是把鴨子內臟先清理乾淨,用鹽或醬料醃好再風乾。臘腸也分一般的臘腸和潤腸(豬肝腸)。

靚米煮出來的煲仔飯才夠香,鮮餸料和醃料令整煲飯容易入味,掌火要恰到好處。煲仔飯煮好上桌,吃前放入香蔥、醬油,頓時發出嗞嗞聲響,香味撲鼻而來。煲仔飯用瓦煲煮,一層金黃的飯焦(鍋巴)特別香脆,與其他鍋巴不同。我對友人說:吃過臘味煲仔飯,隔數天吃另一種煲仔飯,例如豉椒排骨煲仔飯、北菇滑雞煲仔飯、魚香茄子煲仔飯、鹹魚煲仔飯、黃鱔煲仔飯、田雞煲仔飯、免治牛肉煲仔飯、肉片煲仔飯、羊腩煲仔飯,輪番嘗遍,在香港過一個美味無窮的冬天,一定不枉此行。

煮煲仔飯要慢火、急就章煮不成。中國是文明古國,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講究色香味俱全,菜譜按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大江南北,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菜式和烹調方法,名聞遐邇,影響深遠。向外國人「說好中國故事」,可以從中國飲食文化做切入點,單是煲仔飯已蘊含不少智慧,很有意思。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