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中國發展研究碩士 潘卓斌 : 吸納創科人才要只爭朝夕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受訪時指出,香港推動創科既要向外搶人才,同時要培育本地人才。這是一個幹實事的方向。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7月時的重要致辭中指出,要找準「香港所長」和「國家所需」的交匯點,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加快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激發香港社會發展活力,努力實現發展基礎更牢固、動能更強勁、空間更廣闊,推動香港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好發展。

但香港一直缺乏充足的創科人才。有鑒於此,特區政府於2018年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便利海外和內地科技人才來港從事創科工作,並於2020年1月把該計劃涵蓋的科技範疇增至13個,其中包括5G通訊、物聯網、綠色科技及微電子等重要技術。不過,據政府文件顯示,計劃開始至2022年3月底,入境處共接獲316個相關的簽證或進入許可申請,當中285個申請獲批,餘下31個申請由申請人撤回或未能辦理。這個數字實在是差強人意,相信計劃吸引力不足是原因之一。

在全球科技人才爭奪戰中,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是能夠優勢互補的,香港擁有高水平國際化的高等教育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優勢,有條件吸納國際頂尖科研人才。至於大灣區內地城市擁有龐大人口及消費市場,有轉化科研成果的能力。特區政府應借助大灣區的力量和市場,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官、產、學、研」良性互動。

特區政府同時必須檢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實施情況,創造更多誘因吸引人才來港,如能否簡化申請程序和準則、增加配額及協助人才解決本地住屋問題等,以便有效地吸納更多頂尖人才來港。此外,現時香港不少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分校,政府應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資源流動和開設業務等方面的支援措施,促進大灣區的創科人才流動。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作為推動本地創科發展的政府部門,一定要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特區政府於全球創科人才爭奪戰中搶人才,應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與高教及科研等相關界別合作,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力爭取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建設祖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