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君 : 住公屋降低生活成本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百廢待興,窮人很多,我們家住在一幢危唐樓。一個七八百多呎的單位住了8個家庭,有的住板間房,有的住上下床,大家共用一個廚房和一個廁所。通往廚房和廁所的「吊橋」,石屎剝落,快下塌的樣子。我們家八口人住板間房,父母和孩子們同睡一張床,祖母以帆布床在房門口「朝桁晚拆」。

及後危樓拆卸,我們家搬往另一幢唐樓的板間尾房,面積更小,連摺枱也放不下,只能在天花板加建上床和「閣仔」。我和一姊一妹同睡上床,上床中間處有牆柱突出,睡牆邊者雙腿無法伸直,三姊妹便輪流睡牆邊,三晚有一晚能伸直雙腿,好過晚晚一個人「屈就」。房東在廚房養了很多雞鴨賣販,我們家就在雞鴨籠旁,每天聞到的盡是雞鴨糞便味。晚間好不容易等到雞鴨入睡不再亂叫,又輪到肥大的老鼠排隊在中間雜物房的板緣上吱吱叫。與雞鴨鼠同眠約一年多,終獲政府分配公屋。那時弟弟出世,一家九口雖然逼在約一百呎的小公屋,但總算有自己的家,有獨立廚房和廁所。能住公屋,就像中了彩票一樣高興,生活成本大為降低。

想不到幾十年後,已貴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住房問題仍見緊絀。跟戰後板間房不同的,是如今的劏房有獨立廚房和廁所,但都屬違例改建,每戶面積仍維持在幾十呎至百多呎之間,租金佔了家庭收入的大部分。有劏房住戶中的姊弟已屆成年,仍要睡上下床,多不方便。家中若一人染疫,全家人都中招,身心受創。

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落區探訪劏房戶,透露若當選會在土地供應及建樓兩方面壓縮程序,以多元手段解決問題。的確,早日解決住房難問題,很多社會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