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博物館該做好本份的功能

近日,仍未正式開幕的西九龍文化區M+博物館成為城中主角,事緣M+博物館為記者舉辦了預展優先場,以及在線上展覽預覽的展品中,包括帶有侮辱國家領導人先烈、侮辱國家、侮辱宗教、帶有淫褻色情、展示不文手勢的館藏,令人懷疑這是否屬於藝術,還是掛羊頭賣狗肉,借藝術之名來矮化國家和渲染暴力情色,更離譜的是,原來西九龍文化區M+博物館是以公帑興建資助,而館藏展品也是由巨額公帑補貼,令人質疑是否有人公器私用。後來,更有評論員指出,該博物館另設培訓內地和香港博物館人才的計劃,要求澄清又牽涉公帑資源。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博物館展品策劃、採購、審批和引入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然而,西九龍文化區M+博物館卻一意孤行,購入多幅反華藝術家的所謂藝術品,變相捧紅他、資助他和令他的作品「升值」,居心叵測。西九龍文化區的博物館,位於西九龍高鐵總站附近的黃金地段,將是旅客下車後的其中一個景點,更是旅客面向香港、認識香港文化的大門,博物館的設計和構思不能馬虎,形象不能太負面,以免被「有心人」騎劫了香港公帑資源來傳遞錯誤的意識形態,甚或誤導內地旅客對香港的價值觀。

此外,香港科學館將對現有館藏進行再設計工程,連同過去數年在逐步擴充更新展品的太空館,不妨可加入國家在科學航天航海等領域的成就。而正在重組的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常設專題展廳,日後也將為香港市民、香港學生和遊客展現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規劃發展。

香港公私營博物館均需要改革!有迫切需要重寫香港博物館展示方式和展現排序,例如,香港歷史博物館及其多間分館的專題展覽,個別曾展現「殖民色彩」,是以「英國人」的思維作出發點寫成,對香港年輕一代的「中國人」身份認同不足,甚至或產生關鍵誤導,淡化了中國人的角度,令他們接收錯誤信息,模糊了中國文化的角色,對「本土」影響深遠。例如,在抗日戰爭和二戰,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海防博物館過分歌頌沒有增援的英軍、棄守投降的英國守軍,也淡化了其他北歐、德國、葡萄牙義勇軍對香港的捍衛和捨身事跡,並對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游擊隊的貢獻描繪不足,這些要由博物館導賞員及志願導賞員自行補充資料講解,而導賞員的培訓、監督、水平和客觀也難以保證。

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常設展廳的鴉片戰爭展覽,過分強調清廷腐敗,而忽略並淡化八國聯軍的野心和暴行。兩個博物館以「英治」和「日治」來形容「侵略」,有美化之嫌,而香港歷史博物館也把相當多的篇幅去形容「香港開埠」和歌頌多個香港總督的「德政」貢獻。反而,對回歸23年的進程,香港海防博物館只以兩個展覽廳去描繪「回歸」和「駐軍」,建議可多對回歸後的基建發展等作重點介紹,讓香港回歸後出生的學童對香港被英國強佔割讓到回歸後均有正確的了解。

博物館的展品、主題和展覽排序,宜由中國人角度出發,正確描繪百多年的中國被戰火淪陷、文物被毀被搶,再迫令當時的清廷政府簽署《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中國人在殖民時期被奴役、經歷二等公民的待遇等,這些才是博物館展視的事實和重點。

博物館要改革,雖然是一個大工程,但也是當務之急。回歸後,學童參觀博物館,卻被仍保留殖民色彩的歷史情懷洗禮,情感錯誤投射,延續混淆身份。博物館的改革須徹底,以中文書寫場刊、展品介紹、展覽導言再翻譯為英文;設計和策劃展覽時以中國人思考模式作出發;對鴉片戰爭、英殖歲月宜反映事實而不要美化,宜對回歸前後作重點刻劃,並突出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此外,也要講述香港回歸新一頁至香港基本法和憲制發展里程的《香港故事》。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若只反映英國強行侵占及管治的「偽興旺」,沒有反映華人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受盡歧視和所歷盡艱辛,是不盡全面的,不能展現歷史的全部和實況。當然,博物館人員也是關鍵,若他們未能完成工作或不達標,他們也應反思是否仍否勝任工作。須知道,同一段歷史,從殖民者/侵略者口中所述,與被殖民者/被侵略者的經歷,是兩套不同版本的故事。展品館藏描述用英文書寫再翻譯成中文,以及直接用中文思維書寫又是另一翻味道。

葛亮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以及屬私營的香港警隊博物館、香港懲教博物館、香港入境處博物館也要減少殖民地留下的「英雄」形象色彩。四個紀律部隊有關的博物館宜寫實描述以前洋人官員/印裔部屬的貪腐或縱容貪腐 (所以才有廉政公署的成立),作為反面教材,再描述紀律部隊的重大工作貢獻和市民的集體回憶,尤其在黑暴後,塑造建立對警察的正面形象和管治紀律的重視。

各所大學的博物館如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教育博物館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等亦有必要以中國土地上的大學角度作出發,考慮以愛國愛港的第一身角度重寫部分展板內容,及重新對部分展覽的展品排序作展現。

當然,博物館展品故事的角度,可能與館長團隊的教育背景和價值觀有關,而他們的主觀和背景也會投射到向大眾展視的展品。

香港已回歸祖國23年多,然而,博物館設施和人員享盡公共資源奉養卻人心未回歸,依然眷戀英殖,延續英殖色彩,為英殖服務,最錯的是藉着展現錯誤的過去,令部分香港年輕一代眷戀美麗的誤會和暇想。日後,香港公營的博物館篩選人材和晉升機制宜檢討,對未能準確完善工作的博物館館長和管理人員要問責,現時坊間的博物館培育碩士課程是與海外院校合作培訓的,是否適合培育香港本地博物館人材值得留意,長遠而言,香港的院校需要與內地「博物館學」 院校的單位共同培訓人才,甚至乎香港要找一批在內地學習博物館學的新血全面取替尸位素餐的瀆職博物館人員。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星島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