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普通話的緣

在荃灣一家超級市場購物,排隊付費。前面一對看似內地來的年輕戀人,女的正在低頭掏腰包,聽不清楚收銀員説費用多少,“嚇”了一聲,收銀員提高了嗓門:“七百七十四塊二毛”。

啊,字正腔圓!

我衝口而出贊收銀員吐字清晰。女收銀員看來是中學生,來超市任兼職。輪到我付錢,我問收銀員:“你的普通話真好,是在學校學的吧?”收銀員帶笑答道:“是的。”仍在那兒處理所買物品的那對男女,男的看來也懂點粵語,輕聲對女的説:“她贊她普通話好呢。”我也聽到了。當下,那對男女、收銀員和我,四個並不相識的人,禮貌地相視含笑,剎那間,一句發音甜美、準確無瑕的普通話居中作了媒介,在香港這個小角落,為四個香港和內地同胞架了一道溝通橋樑,互通靈犀,言輕情濃,有莫名的親切感。“眼淺”的我,眼睛忽地矇矓了,感人呀,感人!

四個人當中,看樣貌,我比他們年長得多,也就倚老賣老起來,用普通話對他們説:“香港人説普通話説得像她那麼好的不多。”説這句讚美話,是但願她能得到力量,往後在這方面再上一層樓。“七百七十四塊二毛”,可別輕看這寥寥幾個字,對廣東人來説,忽而捲舌,忽而平舌,不見得容易。收銀員説得這麼好,顯然是下過一番苦工。

回想筆者還在求學時,像收銀員中學青春少艾的年紀,除了中文和中國歷史課老師用粵語授課,其他科目盡都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天,筆者無意中聽到電台有個普通話課程節目,配合教科書,由一位來自北京的普通話女教師,與一位操粵語的女士並肩,每週一次,每次半小時,在空氣中教授普通話。那個時代,沒有光碟,沒有手機,英語是就職的重要元素,一般人並沒有誘因想到要學普通話,學校也就沒有普通話課程。初聽,感覺普通話怎麼這樣優美?好奇之下,買了大批錄音帶,每週準時收聽並錄音,有時人不在家,便勞煩家人代錄。之後一有空便跟着錄音讀呀讀,越讀越喜歡。三十多年過去,這批錄音帶和教程仍然是我的珍藏。

當年辦公室有來自北方説普通話的前輩,我所學的普通話派用場了。另一個前輩讚我:“你的普通話不錯。”我年輕過,受過讚賞,得到鼓舞,深明繼續向上游的力量何其大。今天,我用同一句話讚賞那收銀員。

“普通話往事”,值得回味再三。

筆者於一九九五年曾赴北京進修,結識了一班外國留學生,他們多來自日本、韓國,也有來自剛果、立陶苑的,當中不乏外交人員,俄語、法語了得,那時中國經濟尚未起飛,他們早有遠見,看到中國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已經急不及待來華學中文和普通話了。

舍弟經常跑大江南北,他任職的公司,總部設在德國,德國人老闆來華看市場運作,年前要靠翻譯員傳遞資訊。如今,這位老闆重來中國,已經不用透過翻譯,自己能操普通話了。

一個電視節目中,一位希臘人現身説法,他説他在家鄉失業多時,學了普通話之後,不再失業,拜旅遊業復甦所賜,中國旅客常來,希臘人懂普通話,就業機會隨之增加。

國際間孔子學院不在少數,學普通話的外國人與日俱增。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迴歸二十年,港人懂普通話理所當然。近日聽到有大學生排斥普通話,令人難以置信。從現實看,不懂普通話,等於自削競爭力,世間哪有這樣愚蠢的事?想起前述那位收銀員,筆者的眼睛重又矇矓起來,這一次,不是感動,而是痛心。

祝 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