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展會大有進步/荃 葵

一月八日,工展會結束,大家都很高興。這裏的“大家”,既指展商,又指顧客。雖然並不適逢內地的黃金週假期,但是內地和香港的顧客也多得很。買的賣的,皆大歡喜。

今屆工展會是第五十二屆。筆者于展期尾聲也曾進場逛過,感受一下市道。第五十屆時筆者也進過場。跟上次比較,今次頗耳目一新,貨品類型增多,過去是食物佔多數,如今是除吃之外,乾貨也多。吃的多,特別是即場吃的,塑膠食具大派用場,地上垃圾並不鮮見,垃圾中有醬汁什麼的,一個不留神,一腳踩個正着並不奇怪。今屆呢,大有進步,大垃圾桶甚多,且放在當眼處,也就讓人們沒有隨地扔垃圾的藉口。塑膠即棄食具仍然有,畢竟即場吃東西,在可見的將來,此等不環保的用具在所難免,但至少地面乾淨多了。筆者走到哪兒都見到巡查的清潔工。一個清潔工看到一個小果皮箱被棄在地上,有點生氣,即時對面前的一個展商責難起來,該展商回説與他們無關。如此種種,可見大家的環保意識增強了。

科技進步,場內創科展品不難見到,傢具、天然食物舉目皆是。

人流雖然多,卻很守秩序,這反映主辦者的管理水平比過去大有進步。

筆者平素沒什麼購物慾,不會因為有什麼便宜貨便瘋狂入貨,多是需要用時才去買。但很喜歡看別人購物,那種開心模樣,令旁邊的人也受到感染。社會要向前發展,普遍的消費意欲不能沒有。很多人拖箱子裝貨,筆者看得更高興。銷情暢旺,誠屬美事。聽説能成為工展會展商,要經過嚴格抽選,從去年十二月十六日到今年一月八日,接近一個月,埋單結帳,有人的營業額比去屆上升百分之十至三十,不可謂不肥,所賺足以應付全年開銷,就是一年到頭的其他日子不做生意,也不愁沒飯開。“一年只等參展工展會就賺夠”,此説雖有理,但能獲一攤位,要看諸多客觀條件,香港中小企多,人人競投,投不到的不在少數,這些中小企,還是要一年到尾天天打開門做生意,捱貴租、付最低工資給工人。做生意,始終有風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第一份施政報告中,寬減中小企利得税,企業頭二百萬元利潤的利得税率,將由政綱所建議的百分之十進一步降至百分之八點二五;頭二百萬元以上利潤的,則繼續按照標準税率百分之十六點五評税。對中小企來説無疑是大好消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本屆政府的頭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二月二十八日宣讀,聽説盈餘又一次滿溢。財爺對中小企有更多的扶助,譬如在對付貴店租方面有一些舉措,應該是中小企引頸以待的。

五十多年前的香港,沒什麼大型展銷會,那時初開幕的工展會,全城矚目。當初工展會目標清晰,集中展銷香港特產。近年所見,工展會滲進了不少舶來品,似乎有違原意。畢竟本地工業已經沒有幾十年前般興旺,若只有金融和樓市投機泡沫活動,而沒有腳踏實地的實業,香港跟周邊國家和地區相比,競爭力勢必日漸下降。如何令“香港製造”貨品重拾名聲,是政府相關部門和工展會主辦者在來屆工展會值得深思的問題。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