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卓斌:提速譜寫“引才聚才留才”新篇章

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發布的施政報告中就招攬人才方面著墨不少,當中提出成立“招商引才專組”加強內地和海外推廣及推算人力需求為經濟增能。特區政府表示會擴大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貿辦的職能,17個辦事處會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聯繫百強大學,推廣各項計劃。各專組會加強聯繫在內地和海外留學或工作的港人,鼓勵他們回港發展。

特區政府認同香港多個行業正面對人力短缺問題,相關政策局會聽取業界意見,會因應不同行業情況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勞工及福利局會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在明年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的比例和精簡申請審批程序,協助業界提升服務質素。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則會分別檢視建造業和運輸業的勞工短缺情況,並考慮解決方案。勞工及福利局將展開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讓特區政府就整體人力需求制訂適切的策略。特區政府會優化推算方法,包括將推算周期由以往十年縮短至五年,更緊貼經濟及勞動市場趨勢。推算的主要分析將於2024年完成。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吸引內地和海外優秀學生來港升學就業。優化香港特區政府、專上院校和其他公私營機構的獎學金和獎勵計劃,提高對非本地學生的獎勵金額,以吸引內地和海外留學生於本地高等院校畢業,更願意留港定居及工作。另外,筆者建議參考不同地方的經驗,設置限制條件,要求獲獎學生需於畢業後在港工作2-4年不等。由“官、民、商”特區政府與私營企業、商會共同配對出資成立獎學金,鼓勵推出公私營合作的“定向招生”計劃,以鼓勵海內外尖子修讀與指定行業相關的學科,待畢業後直接為企業工作,保證人才的供應,以推動本港的創科及再工業化等產業發展。此外,筆者認同施政報告有關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另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並於推出一年後檢討;以及延長工作簽證年期,在現有和新增的輸入人才計劃下的人才,到港獲聘後可獲發最長三年的工作簽證。

鼓勵人才留港發展居住是重要一環。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參考現時科學園“創新斗室”的安排,覓地興建類似的人才公寓,亦可於未來港深創科園提供住宿空間,提高規劃彈性,供應更多住宿空間來配合新田科技城的發展,為更多創科產業的專才提供租金便宜和相對舒適的居住環境,讓他們更安心在港工作,為香港的重點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筆者留意到特區政府未有就未來興建“人才公寓”的數量,與吸引外地人才相掛鈎,亦未有定立關鍵積效指標。筆者認為增加專才來港的誘因,可於“人才公寓”供應數量未能大幅增加時,考慮優先提供給人才清單上的各類人才申請,以其他的津貼方式先行提供住宿,讓人才可以安心留港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隨着環球後疫情競爭不斷加劇,香港的青年人今日要面對的是來自全球青年人的競爭。筆者期望施政報告相關檢視人才的分析與搶人才的措施能夠提速進行。12月9日,香港將舉辦“第二屆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屆時香港政界、商界及學界等重量級嘉賓將共同討論香港未來的人才走勢,筆者期望特區政府須為青年人提供機會,除“搶人才”外,更要增加培訓機會及創業發展的空間,同時,必須要清晰路徑與目標,準確把握好“十四五”規劃的機遇,以“八大中心”為目標,搶人才和培訓人才,為年輕人融入國家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讓新世代可以看到他們為國為港貢獻的大舞台。

(作者係民建聯執委、九龍社團聯會常務理事、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