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 同床異夢的專家 

7月13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擴大了抗疫專家顧問團團隊,留任部分專家並新委任專家進入專家團隊,他們的顧問工作,包括向特區政府提供意見,例如就特定議題召開會議,並協助特區政府就措施進行解說。

7月15日,抗疫專家顧問團團隊的其中兩名抗疫專家顧問團團隊成員,卻聯同另外兩名學者在一份英文媒體撰文,建議香港應在夏季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社區透過低度傳播產生自然感染,加上群體廣泛接種疫苗,產生「混合免疫」,避免香港醫療系統不勝負荷而崩潰。醫務衛生局局長也即時反駁,群體免疫或混合免疫仍然是一個理論,加上很多長者仍未接種疫苗,香港應對疫情不能「躺平」。當然,撰寫這篇文章需要專家事前研究,參考數據和文獻,投稿和修改更不是三數天的事,專家或許事先已知悉獲邀加入專家團隊的安排,這篇文章在刊出的時刻在香港特區政府委任抗疫專家顧問團團隊的不足一周,考驗了政府和專家之間的信心,耐人尋味。

7月17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卻就另一專意意見指,在某些條件下,學校學生未必需要每天進行快速檢測,蔡局長也表示分開了醫學意見出發和學生健康利益角度出發,指會考慮專家意見。

這兩宗事件,可以令大眾意識到,專家在公開提出意見、撰文、研究、訪問、演講時,未必事前與香港特區政府商量,否則兩名局長不會作出這樣的回應;其中,個別專家的「混合免疫」論與香港特區主流所推出的防疫政策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馳。可見專家發揮了其功能,左右政策釐定者的決策,專家成了局長的制肘和阻力,或是變種制衡,但卻可能是另類捍衛者。

當然,坊間太多專家,或只是普通業界從業員卻因曝光率高而被神化,信口開河,妖言惑眾,所以,專家的意見也不一定是對的,他們只從某一專業角度出發,的確可以是政府的參考意見,決策者可以綜合不同方面及時作出適合的應對措施。但想深一層,如果香港特區政府只想要單聲道,不想被拉很腿,不如到某些香港政黨找唯唯是諾的應聲蟲更可。

誰是專家?其實,局長也具備相關專業資格、經驗和能力,本身也就是專家!如果政策局和專家各有不同的看法,誰說了算?

特區政府和專家就議題沒有默契,沒有共識,不是先設結果定論才議論,本質未必是壞事,但其實專家在向公眾公開訴說看法時,可以做得更好,如事前通知相關政策局,否則可能讓外界誤以為是向政府施壓,不同的信息造成混亂,觀感未必太好。

專家所以備受尊重,是因為在撇開其他因素,以其專業知識和角度,不受影響獨立地作出意見,並同時提出建議,但當然,如果被賦予官方認可身份,大眾予以高度重視和信任,他們可是需要為其意見負責的。

文: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