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可 : 教育不良融資理應嚴管


    內地近期對一些專業領域如教育加強監管,股市立即出現一番反應。有人認為「這種監管會嚇怕投資者,今後對內地股市不利。金融體系足以影響實體經濟及國民的日常生活,政府應積極發揮它的社會功能」云云。筆者認為,這只是從股市單方面的分析,並沒有深入了解內地教育專業的具體情況,以及中央為何要作出監管。

    內地教育專業早就出現一些不良現象,例如不少學校有「5+2培訓」,規定學生於一星期5天上課後,星期六和日要到培訓中心學習,美其名「上補習課」,實質是從中牟取暴利,讓培訓中心壯大,作出融資,向大企業方向發展。筆者有朋友的孩子就是經常被學校硬性規定要自費上這類「補習課」。這是學校與培訓中心公開勾結的行為,試問,這類融資能稱得上具有「社會功能」嗎?中央不會不知道金融的社會功能,正因為了解,才有早在1978年實行的改革開放。內地目前對教育、醫療等專業通過重大的監管框架轉變,治理重點放在統籌專業的增長和可持續性、社會公平性與安全性發展。像教育界某些不良行為必須被糾正過來,讓孩子們受到更好的義務教育,家長又不會浪費冤枉錢。中央一直支持第三產業,而且力度不會弱化,相反是希望維持或強化部分領域的公益屬性。

        筆者相信,地方省市會公布相關細則,對正規的校外培訓,包括興趣班、運動訓練班等有清晰的界定。股市方面,讓投資者有清晰指引及退股過渡期也有需要。作為投資者,投資前要對相關企業有深入的認識,不盲目見利逐利,這早已是ABC的普通常識,否則只會自招損失。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