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泛民主派」裡也有愛國者 將來可依法參選當選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曉明表示,中央強調「愛國者治港」,不是說要在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活當中搞「清一色」,不愛國的人不能進入政治架構,但還是可以在香港工作生活;反中亂港分子和反對派特別是「泛民主派」是不能簡單劃等號,「泛民主派」裡面也有愛國者,他們將來仍然可以依法參選、依法當選。

有記者問,怎麼來判斷誰愛國誰不愛國,改革進行之後溫和的反對派還能不能當選立法會議員?如果香港社會的某些政治力量在立法會沒有代表,會不會導致進一步的政治危機?

關於愛國者的標准,張曉明引述鄧小平說:「愛國者的標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這三句話仍然是今天判斷一個人愛不愛國的基本准則。

張曉明又引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言論指,愛國者必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必然尊重和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秩序,必然全力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夏寶龍當時明確指出,「港獨」分子、「攬炒派」以及那些挑戰國家根本制度者不能算作愛國者。

張曉明說,夏寶龍的這些看法與鄧小平關於愛國者的定義是完全一致的,同時他是根據香港回歸之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做了更具現實針對性的一些闡述,這次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選舉制度,就是要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所以當然不能夠允許不愛國的人特別是反中亂港分子再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治理架構,不能允許反中亂港分子繼續堂而皇之地坐在立法會的議事大廳裡面,一個都嫌多

張曉明又說,中央強調「愛國者治港」,不是說要在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活當中搞「清一色」。他說,這裡有兩個政策界限:一是不愛國的人不能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架構或者管治架構,不等於說他們不能在香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是說他們不能夠參與管治;二是把不愛國的人特別是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架構之外,不等於說把所有的反對派或者範圍更廣一點的泛民主派全部排斥在管治架構之外,因為反中亂港分子和反對派特別是「泛民主派」是不能簡單劃等號的,反對派特別是「泛民主派」裡面也有愛國者,他們將來仍然可以依法參選、依法當選

他說,將來香港立法會的民意代表性會更加的廣泛,在立法會裡面仍然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包括批評政府的聲音;所不同的是,可能再也見不到在立法會做那種宣示的醜惡表演的議員,見不到在立法會裡面肆意「拉布」甚至大打出手的議員,僅此而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