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君: 中西醫結合大勢所趨
一則關於中醫藥的國際新聞,並未為本港傳媒廣泛報道,其實它頗為重要,那是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25日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把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這意味着中醫藥可與主流醫學和研究進行對比,無疑認可中醫藥的國際地位。《國際疾病分類》經過10次修訂,2007年啟動第11次修訂工作,終在本月25日通過。今天,中醫藥在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傳播,證明世界需要中醫藥。香港中醫藥也正在發展,首間中醫醫院將於2024年啟用,內中有中西醫合作駐診。
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有條件發展中醫藥之餘,同時也能為推廣中醫藥出一分力。港人世代信奉中醫藥,但中醫藥一直徘徊於制度之外。西醫與中醫更加楚河看界,二者長期各自為政。其實,中西醫結合在中國歷史上早有先例,華佗為關雲長刮骨療傷所做的手術就是個典範。內地中西醫合作比香港走前很多,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西醫合作在手術、腫瘤治療等領域上早就做出了成績。香港政府於1989年8月成立了中醫藥工作小組,1995年4月香港中醫藥發展籌備委員會成立,1999年7月《中醫藥條例草案》在立法會通過。中醫藥發展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2014年的《施政報告》宣佈預留一幅在將軍澳的土地作興建中醫醫院之用;2015年的《施政報告》公佈籌劃一所由衞生署管理的中藥檢測中心。首間中醫醫院將於2024年落成並啟用,每日會有中醫及西醫團隊24小時駐院。至此,香港的中西醫結合才初露曙光。
西醫的地位屬國際殿堂級,日前世衛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今後中醫藥也能躋身國際殿堂,與西醫取長補短,共同為世界醫學作出貢獻。這對香港的中西醫結合發展也有鼓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