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上車盤」反映林太大膽務實施政作風

特首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發表後,社會各界反應正面,「報告」展示出來的「辦實事、講實話」施政風格,以及多項房屋土地、交通津貼、安老扶貧、青年創業、稅率調整等具體措施,更受到普遍歡迎和好評。

事實是,林太的首份施政報告,在經濟、民生上說得上是鉅細無遺,但社會問題「萬變不離其宗」,房屋始終是當前港人社會最關注、也最具迫切性的議題。而林太在「報告」中不僅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更重要的是在房屋政策和理念上都做到了有所突破和開拓、從根本上搬開了一些長期妨礙解決問題的「絆腳石」。

首先,「首次置業上車盤」是林太這首份施政報告的亮點,也是其大膽、務實和具開拓思維施政風格的一次集中體現。「首置盤」的構思,一是官商合作,由地產發展商拿出土地、政府在地價上作出寬減,建成後約半數仍為發展商定價發售的市場私樓,另半則為由政府定價和設定入息條件、轉賣限制等條款的「首置盤」,對象是入息約三萬至五萬、高於居屋入息要求不逾三成的單身人士或二人家庭。而有關構思自透露以來,已經面對最少兩點質疑:一是「明益」地產商,二是偏幫中等收入人士,月入數萬的大學畢業生還要政府資助買樓,基層市民、公屋輪候冊上排隊的近三十萬人是不是要去「瞓街」?

面對質疑,林太的思路是清晰的,理念也是明確的。事實是,首次置業上車盤並沒有偏幫任何一個社會階層,更不存在反對派口中所謂的「官商勾結」,地產發展商的參與是「一為神功、二為弟子」,既有利於其活化手上一些積存已久、補地價高昂的地皮,而整體土地供應也因此而增加,是官商雙贏、公私兩利的,並不存在任何單方面的利益輸送,市民和社會是最終的受惠者。否則,政府要在已經捉襟見肘、供不應求的可供使用土地上再「挖」出一塊來搞「首置上車盤」,根本不可能。

而從受惠者層面而言,「首置上車盤」的對象明顯是大學畢業後工作約十年的人士,據估計人數約在五萬左右。政府為什麼要為這部分人解決置業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在目前的公營房屋和私樓市場「兩面夾擊」之下,成了「豬八戒照鏡子內外不是人」,居屋入息「超標」、私樓卻買不起。而一個社會,如果寒窗苦讀十多年、亦已努力打拚工作了十多年的大學畢業生,竟然連一個三、四百呎的小單位也買不起、缺「首期」,那麼,這個社會不僅難言公平,要想祥和安定恐怕也是難上加難的了。前一階段的社會怨氣以至被反對派利用來製造對抗對立,年輕人「上車無望」是因素之一,林太首份施政報告為他們重燃了希望。

同樣,「綠置居」、「白居二」恆常化,也不是為了讓已經「上樓」者再撈好處,而是為了實現市民的「置業安居」夢想以及加快公屋流轉,長遠來說對社會整體發展是利大於弊的。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