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評論:從「戰爭打不打」中學習

作者:祝 之

正常而言,戰爭,無人想見到,起碼作為一般老百姓,假如可以讓他們有權選擇,當然要和平。對於朝鮮半島局勢,作為全球貿易自由度排前列位置的香港,每次聽到那邊「又核試了」,生意人的神經可能又抽搐一下。《三國演義》中孫權的第一寵臣魯肅,奉勸主公孫權的幾句話,此時此刻套用在香港仍然大派用場。劉備借荊州,一借沒回頭,孫權惱恨劉備,卻苦於拿他沒法。魯肅對孫權說,荊州是一定要拿回來的,但先要考量,荊州要得回來時怎樣,要不回來時又怎樣。政治策略,不能一廂情願,只看自己這一方,要敵我多方考慮,顧及後果,才是個完整策略。

股市「金魚缸」邊人比普通人對現實更敏感,他們不講風花雪月,不談虛無縹緲,不少正是「魯肅的門生」,分析大市,說到了重點時,多講戰事若真打起來怎樣,不打又怎樣,只是「紮馬」,擺陣勢,嚇唬一下,打與不打之間又怎樣。朝鮮半島若發生戰事,首當其衝是韓國,全球多個地方包括香港,牽涉到與之相關的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人不在少數。投資,從來就有風險,問題在於風險是大是小,開戰,風險當然大。人們沒有水晶球,因此別問「打不打」,而只是對打、不打、打或不打之間做好準備,或減持股票,多購黃金,或減持相關生意之類,一切都靠猜測。總不能說「如果打不成,自己又收縮了那些生意,好虧!」就是中、美、朝、日、韓的領導層,相信也不知道會否真開戰,或會否在不自覺間擦槍走火。

朝鮮半島不同敘利亞,後者早前遭美國襲擊,其連鎖關係不是那麼多。亞太地區若發生戰事,今天而言,已經少涉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問題。說開戰會產生大批難民也令人存疑,科技進步,武器犀利,衛星導航等之準確性,擊中目標並不困難,炸彈墜落時,不遠處若有正在種田的農民,也可能只聽到爆炸聲而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抬頭遠觀一下,可能垂頭又重新種田去,翌日起床,才知道時局已大變天。戰事也不像從前般一打就是好幾年,很可能只打幾天就完結。然而,美國一旦大規模介入了亞太地區,更多的母艦與戰機就駐在那裏不走,對中國不無影響,香港也難置身事外。

若問「打」或「不打」,只顯示問者天真幼稚;評論員若有「必打」或「必不打」的評論,更可知其水平去到哪裏。數月下來,我們更多的是看多方的外交角力、外交平衡,彷彿感覺到「快要打」時,又能回到平衡點上,沒打成,情況此起彼落,當中一定有力促平衡的關鍵力量,中國於此所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中國人的中庸、平穩的哲學功夫,是不必大呼小嚷,便能把問題化解於潛移默化中。

以上種種,但願香港學生能多觀察多研究,對一己的修養想必大有幫助。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