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評論:香港要有高度文化自信
作者:謝緯武(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創會會長)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十月十一日宣布委任方美昂(Alison Friedman)出任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總監一職,她將會領導舞蹈、戲劇、戲曲,以及音樂和戶外等團隊。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十八日下午發出的聲明指出:對於戲曲中心,西九管理層一向給予業界的承諾是,設獨立的藝術總監;節目編排及運作以藝術主導,由行政人員協助藝術總監發展。汪明荃認為,戲曲是百分百的中國文化藝術,為何由外國人領導,相信本地有合適的人才擔任戲曲中心的藝術總監。對未為戲曲中心安排獨立的藝術總監表示不滿。
西九管理局回應:正公開招聘表演藝術主管(戲曲),作為藝術節目團隊的重要一員,方美昂履新後盡快與持份者會面,而表演藝術主管(戲曲)將會與表演藝術主管(戲劇)、表演藝術主管(舞蹈)和藝術策劃(音樂)合作,支援表演藝術總監的工作,同時管理局亦會設西九戲曲中心顧問小組,提供專業建議。
八和對未有就戲曲中心招聘獨立的藝術總監,而是招聘了「跨界別的藝術總監」,於十月二十日再度發聲明表示不滿。八和主席汪明荃在聲明中表示,從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看不到這個「跨界別的藝術總監」對傳統戲曲、粵劇有深入的認識。「當『跨界別的藝術總監』沒有實質能力去給予傳統戲曲作藝術層次的指導時,傳統戲曲便應該有自己專設及有實質權力的藝術總監。」
汪明荃聲明又說,八和與業界「不反對有『跨界別的藝術總監』,沒有質疑方美昂的成就及藝術行政的能力,更對其國籍和種族沒有任何意見;強調只需要對戲曲和粵劇有深切認識的人士出任藝術總監」。
值得文化界和香港市民大眾重視的是,八和會館提出了一個關連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方向的重大課題:「管理局現將聘請的『藝術主管』,如果只是統籌行政運作,而這個職位又是在『跨界別的藝術總監』之下,八和更加擔心戲曲中心的發展方向。」
西九管理局不但要考慮戲曲中心的發展方向,而且要考慮整個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方向,考慮香港文化的發展方向。
中國文化,也稱中華文化。外國人可以主導中國文化嗎?外族人可以主導中華民族文化嗎?具體地說,中華文化是植根於中華大地上,由數千年歷史形成和發展起來,融會了歷代中華各族文化並吸收了外族文化而將之融化為獨成一體的、具時代適應力及豐富多樣的穩態的和合文化。這種和合文化,極具凝聚力、融合力,不是一源分流,而是多元歸一,多根共生,通過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冶一爐,將外國文化、外族文化之精華融入己體,與時俱進,構成越來越牢不可摧的民族文化實體。
中國不排斥外國人,還善於向外國先進學習,吸收他們的智慧,但中國的事由中國人辦,選擇什麼道路、理論、制度前行,決定文化發展的方向,必須由中華民族自己定,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穿什麼樣的鞋子合適只能由自己的腳來定。
筆者認為,無論從文化思想理論上看,或從西九文化區的文化藝術發展的實際操作及發展方向上看,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代表業界所作聲明的精神及原則是對的,符合中國香港特區的社會實際,符合中國邁進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方略要求,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六月底七月初視察香港時所闡明的中央治港方略、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穩致遠所指明的方向。
八和會館汪明荃主席的兩次聲明,表明包括粵劇界在內的香港文化界在二十年來「一國兩制」的實踐中,大大增強了對自己的中國文化自信。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八個「明確」,其中第三個「明確」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對「一國兩制」的自信,從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上看,也正是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堅定性表現,而汪明荃聲明着重點是體現八和會館及業界人士的「文化自信」上。
十九大報告對「文化自信」單闢專章,濃墨重彩。媒體統計,報告全文「文化」一詞出現七十九次,超過出現七十次的「經濟」,成為僅次於「政治」的高頻關鍵詞。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碰撞之地,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大都市。以西方文化為主的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都以各種形式、各種途徑湧入,精華、糟粕混雜。香港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文化應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為主體,來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壯大自己。故此,八和會館的聲明無疑是值得鼓勵和支持的正能量。
需要再三指出的是香港的中國人絕不排外,歡迎方美昂履新,發揮中西文化良好態勢的交匯作用。但建議應增加聘請兩名「跨界別的藝術總監」,一名要聘香港的文化藝術界人士,另一名向中國文聯聘請合資格人士,以加強香港本土的中華文藝傳播工作,加強香港與內地的全面文化交流。
筆者提請西九文化管理局,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建黨九十五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所闡述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指出的:「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希望管理局以至政府相關部門,在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中,堅定地執行「文化自信」的方略,增強中華文化話語體系建設,鍛造文化自信的源源不絕的有生力量。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