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平衡利益 開發棕地 解房屋難題
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公佈「元朗南建議發展大綱圖」,計劃利用約100公頃棕地,提供約28,500個新增住宅單位。棕地是本港重要的土地來源,亦是特區政府在開拓土地方面力的重點之一。去年部分政客炒作「橫洲事件」,以所謂「官商鄉黑」加以攻擊抹黑。對此,政府最有力的回擊,就是吸取過往經驗,在平衡多方利益的前提下,切實推展新界棕地開發工作,做出成績。現屆政府有決心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社會各界應支持當局就棕地開發加快研究和提出具體方案,相信在成功落實一兩個案例的示範作用下,今後棕地利用的進度可大大提速。
「元朗南建議發展大綱圖」為規劃建設元朗新市鎮的擴展部分,可提供土地應付香港中長期房屋需求,利用約100公頃棕地的發展潛力,提供約28,500個住宅單位,容納約88,000人,並將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公共、商業和社區設施,創造約10,500個就業機會。政府在制訂「建議發展大綱圖」時已充分考慮公眾的意見。
房屋問題是香港的重中之重,而解決房屋問題的前提是增加土地供應。嚴格而言,香港並不是沒有土地,然而在如何覓地方面卻是言人人殊。增加土地供應,無非發展棕地、填海、舊區重建以及將部分保育價值不大的郊野公園改劃用途。其中的棕地,簡而言之就是已荒廢、改作他用的農地,一般不具生態價值,不少更是受到污染。早前規劃署提交的關於元朗南棕地的環評報告,共錄得697個潛在土地污染的場址。發展棕地一來可以修復受損土地,二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是較容易取得民意支持的。
現時新界地區大概有1,200公頃棕地,足以興建數以十萬計的住屋單位。但去年一些政客無理炒作所謂「橫洲事件」,抹黑為「官商鄉黑」勾結,令社會一些人對當局開發棕地的工作有不良觀感。事實上,政府一直沒有放棄開發棕地,兼任棕地作業專責小組主席的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日前上任,明言希望多做工夫發展棕地,緩解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如今公佈「元朗南建議發展大綱圖」,更是證明了政府開發棕地的決心。
當局在開發棕地問題上有進展是好事,為市民所樂見。但棕地雖然不具有生態價值,卻牽涉複雜的利益鏈條,涉及不同持份者和各方面因素。目前棕地用途廣泛,涉及不同產業,要將棕地上的作業者搬遷絕非易事,需要全面及持續性的計劃,考驗政府的決心和魄力。其間更不排除部分反對派人士會繼續以「官商鄉黑」等理由抹黑、阻撓。但無論棕地問題如何棘手,有關部門都必須迎難而上,應該以眼下的元朗南發展為契機,研究一套棕地開發全盤方案,確立棕地的使用原則和具體操作安排,積累成功經驗,為今後其他棕地的發展提供借鑒,以加快棕地利用的進度。
截至去年底,香港一般市民申請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達到4.7年,再創歷史新高,預料未來2至3年的輪候時間或將繼續上升。政府早前提及要就土地供應進行「大辯論」,爭取在月內成立負責研究覓地建屋的專責小組,討論各種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再與各持份者溝通。社會各界對此應積極參與,就覓地建屋問題建言獻策,為建設廣廈千萬間凝聚共識、貢獻力量。
【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