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政治指控政府人事安排 反對派又搞政治霸權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示,難以明白委任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會提升至與教育界「開戰」的層面。她強調自己用人唯才,不以政治立場先行。無論資歷能力熱誠,蔡若蓮都勝任教育局副局長一職。反對派完全不理這些要素,只問背景立場,偏執地以政治思維和自己的政治價值,對蔡若蓮妄作政治判斷,對政府按照用人唯才原則的任命作出政治指控,顯示反對派在搞「以我劃線」、「唯我獨尊」的政治霸權。所謂的「政治任命」,恰恰是以政治凌駕專業的無理指控。

蔡若蓮具有亮麗學歷,教育前線工作經驗豐富,曾任中學校長、於教育局負責校本課程,熱心幫助業界人士圓夢,出任教育局副局長資歷及能力足夠有餘,亦得到學界頗有聲望人士,包括元岡幼稚園校長呂麗紅和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等資深同行的支持。因此,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符合特首林鄭月娥廣納賢能、用人唯才的管治理念,完全以蔡若蓮的能力表現作為任命的依據,並無摻雜其他政治考慮。

相反,反對派一早就以政治劃線,因為蔡若蓮有愛國愛港、教聯會背景,就企硬反對她出任副局長之位,罔顧事實,刻意貶損,形容蔡「能力不高」、「得不到業界認同」,更指是林鄭月娥受到外來壓力後作出的「政治任命」。這一說法已被林鄭月娥否認,指出言論不盡不實,令人失望。顯然,反對派抱持的是只問立場不問才幹、對人不對事的態度,把教育領域視為其「禁臠」,只要是愛國愛港人士,再有才能亦不容進入教育問責團隊。這種做法,完全不是考慮如何提升教育水平,而是以政治立場為前提,力拒愛國愛港人士入局,以政治思維凌駕專業需要。

林鄭月娥上任後強調促進社會和解,首推的政策就是增加36億教育撥款,以誠意和善意努力改善與反對派的關係,有關的政策亦受教育界的歡迎。改善關係是雙向的,需要雙方相向而行。教育局副局長任命一事,因不遂反對派的意願,反對派立即反,更上綱上線,指責政府對蔡若蓮的任命「不光彩、充滿政治性」,「漠視民意,摧毀與教育界的互信」,「勢令日後管治更加艱難」,甚至把蔡若蓮的任命視為政府向教育界「開戰」,這才是赤裸裸的威脅恐嚇,向政府下「戰書」。是誰強詞奪理、無理指控,是誰因自己的政治偏見破壞大和解,公眾一目了然。

任命問責官員是特首的權力,相關的政黨、團體可以就人選理性討論,提出意見,推薦人才。但是,如果自恃在業界有一定影響,就對政府的人事安排指手劃腳,頤指氣使,甚至將團體的意見強加政府頭上,逼政府全盤接受,否則就「全面開戰」,這是搞政治霸權,干擾施政,意圖越權,特首、政府絕不應該被威脅,市民亦不會支持。

任命蔡若蓮做教育局副局長,發揮不同背景人才的智慧、才能、經驗,有利提升管治成效,為教育界帶來新景象。反對派將任命政治化,搞「政治掛帥」,令教育政治化,非市民所願,此舉不得人心,威脅不會如願。

【文匯報】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