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不能議而不決 不應蹉跎歲月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到立法會出席其任內最後一次答問大會,他在開場發言時總結過去5年的施政成績,指香港在發展經濟、推動基建、改善民生、維持治安、擴展對內外關係等各方面,都取得進展,其中住宅供應更大大提升。他強調,香港擁有「一國」之利、「兩制」之便,必須珍惜香港來之不易的成就,居安思危抓緊機遇,才可讓廣大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有更好的生活和前景。他指出,立法會近年審議政府撥款申請時間越來越長,令不少關乎民生和香港長遠發展的項目一拖再拖,但現在機遇當前,香港不能議而不決,不應蹉跎歲月,籲立法會議員以全港市民為念,加快審議進度。

梁振英昨日出席立法會特首答問大會開場發言時表示,本屆政府堅持「適度有為」的理念,既推動傳統產業,包括金融、貿易、旅遊、航運、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增值和多元化方向發展;亦全力培育新興產業,包括由新成立的創新及科技局投放超過180億元推動創新創科,以擴闊經濟基礎,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元、收入更高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通脹率失業率「雙低」

他指出,香港在經濟方面取得不俗成績,「通脹率低,失業率極低,市民收入增加,營商環境大致良好,政府財政穩健,香港的競爭力和經濟自由度世界第一。」

對於社會高度關注的房屋問題上,梁振英強調,本屆政府「標本兼治」,既大力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亦推出多輪需求管理措施。他指出,在供應方面,本屆政府任內賣出的土地,可興建約5.1萬個私人住宅單位,是前5個財政年度的2.5倍;可提供的商業或商貿用地近百萬平方米,是前5個財政年度的2.6倍。

公私營住宅增逾四成

他又說,香港的房屋生產周期至少要四五年時間,故公私營房屋供應的顯著增加,會在今年開始和陸續出現,「未來三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的供應量預計達到9.6萬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高出48%。公營房屋方面,在2016至17年度起的5年期內,預計興建數量達到9.46萬個單位,相比本屆政府上任時的5年期的6.68萬個單位,增加百分之42%。」

另外,梁振英指出,今屆政府堅持按照「港人自住」優先的原則,推出多輪需求管理措施,打擊投機需求、外來需求和投資需求。在短中期房屋供應方面,透過更改土地用途和提升發展密度等措施,可提供超過38萬個住宅單位。中長期方面,各個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建,包括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東涌新市鎮擴展等,可提供超過22萬個住宅單位,及超過860萬平方米工商業樓面。

批濫用覆核拖慢發展

梁振英及後回答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黃定光的提問時表示,住屋是本港市民最關注的問題,認為下屆政府倘要解決香港人住的問題,必須增加土地供應,進行改劃工作。不過,梁振英也指出,在改變土地用途時,須進行環境評估,並聆聽地區人士意見等,有時遇上不必要的司法覆核,因而影響進度。他期望,全社會可齊心合力,大家能夠本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心,解決港人最關心的住屋問題。

至於香港的整體發展,梁振英在開場發言總結時表示,經濟繁榮、低失業率等都不是必然,必須珍惜今日香港來之不易的成績,居安思危。

他續說,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相信將為至少兩代香港人帶來龐大和全方位的機遇,「只要不失時機,積極參與,便可以為未來30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增添新的和巨大的動力。」
【商報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