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簽逾50政府間協議
在14日舉行的「加強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對接」平行會議上,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透露,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先後與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50多份「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協議。何立峰還指出,三年多來與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表明,做好國與國之間的政策溝通,需要重點加強發展戰略、發展規劃、機制平台和具體項目這四個重點方面的對接。
何立峰表示,進入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反全球化思潮抬頭。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政策溝通和對接,正是中國為解決區域經濟問題提出的方案。
何立峰:加強四方面對接
何立峰透露,2016年10月中國和哈薩克斯坦聯合發布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由此紛紛尋求與「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對接。目前,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簽署了50多份「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協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何立峰認為,政策溝通是開展各方面務實合作的基礎與保障。何立峰說,經過三年多來與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我們體會到,做好國與國之間的政策溝通,需要重點加強四個方面的對接。
第一,發展戰略的對接。發展戰略具有全局性、引領性,它的對接是國與國之間最高層次的溝通,有利於增進政治互信,尋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找準共同行動的方向。
第二,發展規劃的對接,它是對發展戰略的細化和量化。對接發展規劃就是把發展戰略確定的願景明確為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第三是機制與平台的對接。何立峰說,它們是實施規劃的重要載體,是將各國諮詢機構銜接起來,構建順暢的溝通磋商渠道,以便更有效對接有關資源。
第四是具體項目的對接,項目是實施戰略規劃最基本的單元與載體,倡議最終需要通過一個個項目來落實。
此外,參加會議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則透露,國際絲路智庫網絡將於本月16日正式啟用。目前,這一智庫的成員單位已接近60個,既包括30多個政府智庫,也包括10多個國際組織的智庫和10多家跨國企業。
倡議掀新一輪全球化浪潮
與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一帶一路」不僅是政府間合作項目,而是包括各個方面的建設。聯合國非常期待「一帶一路」能在各個方面都取得成果,期待所有參與國家都能從中找到他們發展的重點。
作為中國企業家代表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會上發言表示,過去,全球化讓發達國家和大企業受益,接下來全球化應該讓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受益,讓發展更加公平公正。馬雲還說,中國的絲綢之路掀起了第一次全球化,現在「一帶一路」倡議掀起了新一輪全球化浪潮。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