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集中精力謀發展惠民生 才是補撕裂促和諧正途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在電視節目表示,稍後赴京接受任命時,若有機會會向國家領導人傳達本港各界對政改的意見,並重申香港需要基於人大「8‧31」框架重啟政改。香港有不少經濟民生問題急待解決,並無迫切需要處理極具爭議的政治性議題。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市民分享更多實在的發展成果,才是香港的當務之急,更有利修補撕裂、促進和諧。這是香港社會的共識。反對派不應把彌合撕裂當作一個政治工具,不要再漠視民意,提出脫離憲制基礎的政治訴求,刻意製造政爭,繼續撕裂香港。

林鄭月娥以高票當選特首,獲中央信任、港人擁護,社會各界期望甚高。目前擺在新一屆特區政府面前的土地房屋、安老扶貧、教育醫療等問題千頭萬緒,與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迫切性和社會關注度,遠大於重啟政改。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提醒,香港要集中精力促進社會和諧,共謀發展。過往的教訓也表明,糾纏於類似政改等富爭議性的政治議題,只會令香港虛耗精力,發展停滯不前。新一屆政府不急於重啟政改,準確把握社情民意,方向正確。

但凡事政治化的反對派,似乎對充滿爭議性的政治議題情有獨鍾。日前,22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向林鄭發聲明,提出5項「修補撕裂」的要求,包括要求林鄭承諾促成中央收回「一國兩制」白皮書,以及撇開人大「8.31」框架重啟政改等。有反對派議員聲稱,這是林鄭與「泛民」對話的開始,更指不能以民生代替政治。在反對派眼中,只有滿足這些政治要求,才能「彌合社會」、「修補撕裂」。

其實,這樣的「修補撕裂」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香港的社會撕裂,正正拜反對派長期製造政爭所賜。當日在人大「8.31」框架下制定的政改方案,打開了香港普選特首的大門。可惜,反對派不尊重中央對港的全面管治權,不認同人大「8.31」框架的憲制權力和地位,不按照基本法規定循序漸進落實普選的原則,一意孤行謀求「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不僅綑綁否決了政改方案,令普選原地踏步,更策劃煽動無法無天的「佔中」,以極端手段對抗中央、撕裂香港。

反對派作為撕裂香港的始作俑者,不反思撕裂香港的責任,不改變事事政治化的作為,如今一方面高叫「修補撕裂」,希望與林鄭對話,另一方面卻要求中央收回「一國兩制」白皮書、撇開人大「8.31」框架重啟政改。這是借「修補撕裂」之名繼續對抗中央,挑撥特區政府、港人與中央的關係。反對派究竟是真心想彌合撕裂,還是想借彌合之名繼續撕裂香港,實在不言自明。

發展是硬道理。相對政治議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符合香港的迫切需要,更容易爭取到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住房、教育、醫療等問題如能得到明顯改善,創業創富機會增多,市民對前途更有信心,社會自然減少怨氣,有利團結和諧。修補撕裂要靠實實在在的發展成績作為基礎,沉迷政爭只會陷入加劇撕裂的惡性循環。相信廣大市民能夠分清輕重緩急,支持林鄭帶領港人集中精力謀發展、促和諧,即使重啟政改,也會堅持人大「8.31」框架,確保民主政制穩步前行,避免香港陷入劇烈震盪。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