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同行」不計步伐只管方向
林鄭月娥在當選感言中提出首要工作是修補撕裂。她昨日認為,縱使各方立場或意見不盡相同,但只要目的地相若,大家也可以同行。她又大讚民間有許多智慧,有些更融入其政綱當中,未來5年會盡量運用,達至在經濟及民生等方面的發展。
林鄭月娥與行會成員陳智思的電視訪問於昨日播出。林鄭認為,要修補社會撕裂就需要各方同行,不過有人會認為立場不同、意見不同怎能同行,「但我又覺得不是,因為只要大家的目的地也是咁上下,就可以一齊行,當然行的過程大家會有一些爭辯或者妥協,但都要向同一個目標一齊邁進。」
盼先與教界商討分配「新錢」
她又指出,自提出修補撕裂為首要工作後,初步反應正面,因大家都覺得社會很累,希望可以多做實事,「不要一扭開電視都是見到抗爭。」她認為現時是修補撕裂的契機,必須把握這契機,為未來5年的施政奠下基礎。她提到自己將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放在首位,如很多人要求改組政策局,但由於不想為未來數個月的立法會「添煩添亂」,故不會要求現時就改組,因改組會涉及申請撥款、調動職位及更改附屬法例,會令立法會「好煩」。
林鄭強調,自己在競選期間與選委會面時已表明,無論對方會否提名或投票予她,她都會落實政綱,指政綱是她聆聽各界別意見後才撰寫,並非為爭取任何人的選票而寫。她指已將教育的工作放在較前,希望優先與教育界達成共識,商討如何運用每年50億元的額外教育經常開支。
吸「民間智慧」拓經濟民生
競選期間擔任林鄭競選辦主任的陳智思,就認為未來要加強官、商、民合作,讓港人一起分享經濟成果,並創造一個更包容的社會,但林鄭笑言,「近年要政治正確,就是要民、商、官,官是最尾的,一定是以民為先。」她指在競選期間,深感民間有許多智慧,自己在過百場會面中吸收了不少,有些更融入政綱當中,未來5年會盡量運用已吸收的民間智慧,達至在經濟及民生等方面的發展。
被問到競選期間最深刻的感受,陳智思認為現時的選舉辦法雖被批評為「小圈子選舉」,但複雜性很大,猶如「選兩個選舉」:一邊是面對選委會的38個界別,選委不論派別都會提出涉及本身界別、很細節的問題,「他們期望所有候選人都懂這些細節,幸好林太懂」;另一邊是面向全港市民做形象工程。
至於對2022年的香港的期望,林鄭期盼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再顯光芒,陳智思就指社會會繼續對不同議題有不同意見,但希望大家為了下一代的將來,盡量尋找空間凝聚共識,「香港需要向前行,不能再繼續停下來繼續爭拗。」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