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不忘初衷 始終如一
是次特首選戰,候選人言行見真章。昨日分析過候選人、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一參選就「華麗轉身」,打倒昨日的自己,由「守財」變成慷慨,連不可行的政策亦可再研究;今日看另一候選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則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她重視社福、重視發展、重視「與民共議」的施政新風,過往例子多不勝數,並一一在參選政綱中進一步體現。她堅持要「藏富於民」,拒絕將錢一律鎖於庫房;她對「一國兩制」、香港基本法以至政改的取態,始終如一;她向來有擔當,在政府面對爭議問題時,願意走到前線為公務員擋箭,至參選亦毋忘公務員團隊,承諾檢視「0-1-1」的削減開資方案等。
一個隨意變臉,一個始終堅持,選委又會點樣揀? ■香港文匯報記者 連嘉妮
扶貧助弱延續良政
不少人都關注特首候選人的扶貧、安老、助弱政策,有些人是以往守財,現今開始關注民生,林鄭月娥則始終重視有關議題。她在任政務司司長期間,兼任扶貧委員會主席,主動出擊解決或紓緩不同層面的貧窮問題,先後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並公佈首條官方「貧窮線」,令2016/17年度政府的社福開支,較現屆政府一開始上任時大增了55%至662億元。在宣佈參選之後,林鄭月娥表明會延續其中的有效措施,並在扶貧、安老、助弱方面都另有政綱進一步幫助有需要的人。
林鄭任扶貧委員會主席期間,在推動有關政策上可謂盡心盡力。在政府政策的介入下,逾37萬人脫貧,貧窮率下降5.4個百分點至14.3%,貧窮人口持續處於過去七年有記錄以來的低位,成績可謂有目共睹。參考其他數據,截至去年10月,申請綜援的個案已持續65個月下跌,只有24萬多宗;失業綜援則連續下跌了84個月,是自1997年5月以來的低位;低收入綜援亦下跌了90個月,各項數字都反映情況有明顯改善。
改善低津長津 錢跟老人走
公佈參選之後,林鄭月娥表明會延續現屆政府做得好的政策,尤其是扶貧安老助弱。在其政綱之中,她更進一步提到,在扶貧方面,會檢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研究分別適用於公屋戶和租住私樓家庭的安排;繼續運用「關愛基金」發揮補漏拾遺功能,更積極把有成效的「關愛基金」資助措施恒常化等。
在安老方面,她提出盡快落實有關「長者生活津貼」的改善措施,並繼續推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和「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實現「錢跟老人走」等。在助弱方面,她建議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匯聚相關政策局/部門和長期關心兒童權益的團體,聚焦處理兒童在成長中面對的問題;公佈公務員及公營機構聘用殘疾人士的比例,長遠鼓勵私營機構跟隨,聘請更多殘疾人士;檢討《種族歧視條例》,確保不同族裔人士獲得平等對待等。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