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債券通」體現中央關愛重視 鞏固香港優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宣佈,國家準備今年試行「債券通」,允許境外資金在香港購買內地債券。香港近水樓台搶得頭籌,可以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香港經濟發展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又添新助力。長期以來,中央堅定落實「一國兩制」,支持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斷推出支持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既顯示對香港關愛有加,亦反映中央重視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隨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在國際經濟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力越來越大,港人更應把握機遇,發揮香港所長、配合國家所需,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經濟融合,讓「東方之珠」增光添彩。
「債券通」是繼2014年「滬港通」、2016年「深港通」之後,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再度「加碼」。內地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內地債券市場目前金額高達63.7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投資市場價值日益彰顯。在人民幣加入SDR後,進一步推動了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的需求。「債券通」此時推出,正好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提供嶄新渠道和更大便利,同時進一步帶動內地債券市場的開放和國際化。香港能夠在這方面早先機,擔當海外資金配置內地資產、內地資金配置海外資產的雙向門戶,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根據金融發展局去年底的數據,香港債券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美元,是全球最開放的債務市場之一,內地財政部亦自2009年起每年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內地和香港的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過去幾年已經對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累積了不少寶貴經驗,相信「債券通」的推行將更加輕車熟路。從「股票通」到「債券通」,中央在資本市場開放上的諸多舉措,都選擇在香港率先實施,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香港有良好的金融基建,本身就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正好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另一方面亦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堅定支持,對港人關愛有加。中央一系列惠港政策,有利於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為傳統金融行業注入新動力,讓港人分享到更多發展紅利,本身就是中央落實「一國兩制」、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最實在行動。
特首梁振英多次提到,香港作為國家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是「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窗口,其中蘊含無限的機遇。香港社會只要團結一心、擺脫政治化干擾,好好發揮這個平台的獨特優勢,不斷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作用,香港的競爭力自然能更上一層樓。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