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中央關注選舉依法履責 反對派「造王」攪局混淆視聽
特首選舉提名期進入第2周,選委陸續作提名表態。部分反對派選委,一方面完全不顧參選人的理念、政綱、往績,只為讓某些對他們有用的參選人入閘而大肆配票;另一方面不斷散佈「欽點」論,將干預選舉的污名強加給中央。中央關注香港特首選舉,了解研判各參選人的情況,確保選出符合四標準的特首,是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授權香港高度自治的憲制安排,是天經地義的憲制權力和責任。反對派為「造王」、攪局,毫無原則地推「心儀」目標入閘,才是操控特首選舉,干擾選舉的正常進程,是典型的混淆視聽。
基本法規定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高度自治的核心是:除了國防外交和其他屬於中央政府權力的事務,中央不干預特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除基本法附件三所列的法律在香港實施之外,國家的其他法律不在香港特區實施。這意味,香港擁有非常大的自治權,不僅內地省市無法比擬,倫敦、紐約等歐美國際都市的自治權,也不可與香港相提並論。特首梁振英日前強調,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權力,比其他國家的地方首長的權力要大得多,因此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任命,給予額外的授權,使香港有高度自治權,這是香港的憲制安排。正因為如此,在特首選舉的問題上,香港不能夠排除中央的權力。
對於本屆特首參選人,中央提出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四項要求。中央按照這些標準觀察、研判各參選人的理念、政綱、政績、能力和民望等競選要素,為日後任命提供充分準確的依據,反映中央希望經選舉產生的特首人選,擔當得起高度自治的授權,可以順利得到任命,避免出現不明朗情況,避免對「一國兩制」造成嚴重衝擊,這是合憲合法、合情合理的必要之舉,是對國家和香港負責,絕非干預特首選舉。
相比之下,反對派利用手中的提名票,企圖借特首選舉達成政治私利,一方面不斷散播中央干預論、欽點論,抹黑中央,打擊反對派不喜歡的參選人;另一方面大搞「策略性投票」,力保特定目標入閘,給特首選舉製造更多不明朗因素。
為了達致「造王」、攪局的目的,反對派不講政治倫理,捨棄「自己友」而力捧被視為建制派的參選人入閘,更把理念、政綱、表現、能力等評估的核心要素拋諸腦後,即使有參選人自認不了解有關業界的議題,仍奉上提名票。反對派操控選舉,完全違背其標榜的專業、理性、民主宗旨,不僅令人反感,更令建制派選委和市民看清其「造王」、攪局真面目,不受其誤導。目前反對派的配票未如理想,「心儀」目標入閘不樂觀,因此惱羞成怒,遷怒中央,「中央干預」之說甚囂塵上。
其實,香港社會各界對中央的憲制責任是充分了解的。日前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回應中央干預選舉之說時,專門以書面回應指,謠言當道,希望大眾不要道聽途說,強調相信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決心,「一國兩制」不動搖、不走樣。李嘉誠表示,作為未來的持份者,中央關心香港體制,是可以理解,經常帶偏見,以自我為中心,並不理性,只會令香港停滯不前。中央關注特首選舉,是關心愛護香港的表現,不會破壞「一國兩制」。在明智的香港人面前,反對派所謂中央干預選舉的論調,是不會有市場的。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