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略性提名無視理念政綱能力 令選舉劣質化

特首選舉進入提名期,參選人曾俊華、胡國興陸續獲得反對派選委的提名票。有反對派選委公開表示,會採取策略性、分階段分配提名。反對派不根據參選人的施政理念、政綱、政績、能力、中央是否信任、港人是否接受等核心要素決定提名,為了「造王」、攪局而大搞策略性投票,試圖借選舉達成個人或團體政治目的,與特首選舉選賢任能、凝聚共識、攜手前行的目標背道而馳,令選舉劣質化,變成撕裂香港、對抗中央的「殺戮戰場」。這種做法對香港極不負責任,對香港未來發展有害無益。

任何嚴肅認真的選舉,擁有投票權的人都必須深思熟慮,慎重決定。為香港挑選未來5年帶領700萬港人向前的領導人,是選委的神聖職責,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是要全面比較各參選人的政綱、能力、以往擔任公職的表現,看參選人是否有擔當,能否準確把握香港的問題所在,為突破困局提出切中要害而可行的管治新思維,並有過硬的執行力兌現競選承諾,落實良好管治;同時,要看參選人是否得到中央信任,香港民意是否受落。通過這些要素的比拚,作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再作出提名、投票,選出最有資格擔任特首的人選,這才是每個選委應盡的責任,唯有這樣才能不負選民和港人的期望和託付。

但反對派正在付諸實行的策略性提名,完全與選委的職責使命、特首選舉的初衷相違背。政治教科書中,策略性投票的定義,是指在選舉中,己方為了阻止對方的熱門候選人勝出,而投給另一名不一定立場相近,但有最大機會勝出的候選人。行使策略性投票的選民,並非真心支持所投的對象,只是以配票策略,反對自己不喜歡的候選人。反對派為操控選舉,成為「造王」者和選舉的攪局者,正進行無底線的提名配票工程,參選人的理念、政綱、表現、能力等核心要素通通被拋諸腦後,已經嚴重背離選舉的本意。

按道理,梁國雄的理念與反對派更加合,特別是在重政改和23條立法等議題上與反對派一致,但是反對派主流選委根本不理睬梁國雄,反把票分給被視為建制派的曾俊華、胡國興,這首先不合政治倫理,自政治誠信;即使曾俊華未有要求撤回人大「8.31」決定,民主黨7名立法會議員的提名票仍然全數給他,還替曾俊華打圓場;公民黨梁家傑則被指發起「雷霆救兵」,力保曾俊華及胡國興入閘;昨日將部分提名給予胡國興的「真普選醫生聯盟」明言,對曾俊華抱有很大期望;更可笑的是,反對派衛生服務界選委,無視胡國興自認不了解醫療議題,仍堅持先送上10票,餘下20票不排除提名曾俊華。在策略性投票下,反對派為達目的,不惜放棄立場主張,不怕「精神分裂」,更不管參選人的政績和能力。

反對派採取策略性提名,意欲何為?民主黨胡志偉毫不掩飾道出目的,民主黨要「力抗中聯辦擾亂香港」,要盡力令「離中聯辦最遠、離香港人最近」的參選人入閘。而練乙錚在《蘋果日報》的文章說得更「坦白」、更令人心寒。他提到,2012年「唐梁之爭」的經驗告訴港人,最好讓特首當選人低票當選,「下屆特首最好是601」。他聲稱,「民主派選委的策略應該保證曾俊華及葉劉淑儀獲提名,而不必顧慮政治潔癖,盡量應該讓當權派的候選人像2012年那次一樣讓他們『鬥個死活』」。反對派不顧基本政治道德,竭盡所能企圖讓建制派候選人鬥個你死我活,把特首選舉變成撕裂香港、對抗中央的「殺戮戰場」。這種作為,對於香港和港人實在是極不公道的操弄,不僅不能彌合香港的撕裂,只會讓香港的裂痕擴大,毀掉香港未來5年繁榮穩定的基礎。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