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建中醫院 多方合作營運

中西醫結合治療近年成為醫療發展新趨勢,中醫藥發展備受關注。今屆政府昨日公佈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在中醫中藥發展墨甚多。報告提出斥資不低於40億元興建本港首間中醫院,明年進行營運招標,不排除參考公營中醫診所多方合作的營運模式,同時在科學園設立政府中藥檢測臨時中心,預計今年首季起分階段運作,建立中藥材及飲片參考標準。有業界認為,特區政府關注中醫藥發展,希望政府協助中小企業界,共同把中醫藥打造成高增值行業。

繼2014年預留一幅將軍澳土地作興建中醫醫院後,特區政府昨日宣佈決定出資興建該院,邀請醫管局協助,預計年中會公佈具體方案,明年進行招標,挑選合適的非牟利團體負責推展及營運。

同時,在興建永久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前,會在科學園設立臨時中心,計劃今年首季起分階段運作,盡快建立中藥材及飲片參考標準,開展應用於中藥材及中藥產品的高端生物及化學技術研究部分工作。

機構獨資難 政府決定出資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過去多間有興趣機構提交共7份意向書,發現大多數意見估計該院造價高達40億元至50億元,獨自斥資興建困難,因此政府決定出資興建。

由於醫管局具豐富的醫院營運經驗,過去多年亦在公立醫院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故邀請該局協助擬定及確定可行的營運模式。

消息指,當局將參考18間公營中醫診所的多方合作營運模式,評估現時醫管局、非牟利機構及大學三方合作的營辦方式是否同樣適用於中醫醫院,不過現時未有具體定案出台。

續進行中藥飲片標準研究

在發展中醫藥的硬件設施的同時,特區政府亦計劃改善軟件配套。施政報告指,衛生署會繼續進行《香港中藥材標準》計劃,目前已完成約230種香港常用中藥材的參考標準,並已於去年度起,進行中藥飲片參考標準的先導性研究。

檢視受聘中醫師薪酬水平

消息指出,現時公營中醫診所的中醫師薪酬普遍為每月逾兩萬元,水平較低於市場,因此為了吸引人才,將要求醫管局檢視受聘於中醫教研中心的中醫師的薪酬水平。

消息又指,業界均支持中醫藥發展,政府會從旁協助並提供有利行業發展的條件,希望把該產業標準化,扶植本港的中醫藥行業。

業界促速定時間表推配套

香港中藥業協會執行會長、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成員李應生表示,這是首次有施政報告對中藥發展有如此多墨,可見特區政府關注中藥發展。

他指出,中醫院的興建十分重要,是行業發展的大躍進,希望政府未來抓緊時間,盡快提供具體的落成時間表,並推動中西醫協助及輔助配套。

他對中藥檢測臨時中心的落成感高興,但認為「不要因為有了臨時中心就拖慢永久中心的設立」,應盡快決定永久中心的興建選址。

中藥業雖是傳統行業,但也講求創新融合,他建議特區政府向中小企業界提供財務支援,提高行業質素及競爭力,把中醫藥打造成高增值行業。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