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兩級制 加碼降門檻

特首梁振英昨日發表的2017年施政報告,雖然拒絕了全民退保方案,但建議循兩方面優化長者生活津貼,一是增加一層高額長津,向資產不多於14.4萬元的單身長者或不多於21.8萬元的長者夫婦,提供每人每月3,435元,約36.6萬名長者受惠;二是降低現行長津門檻,上調資產上限,以惠及更多長者。兩項措施首年將惠及49.3萬名長者。當局估計,連同綜援及不設經濟審查的「高齡津貼」與「傷殘津貼」,首年將覆蓋約91萬名長者,覆蓋率達74%。

扶貧委員會早前進行的退保諮詢,絕大部分意見認為應實行不設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保。梁振英在新年度施政報告中,宣佈加強多支柱的退休保障制度,一是改良強積金支柱,讓僱員獲得最大保障;二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支柱,以充分發揮補底作用;三是協助長者應付醫療開支;四是研發金融產品,讓長者善用資產,增加他們退休後投資收入的穩定性。

梁振英昨日指出,長者有不同的退休需要,一部分人須依靠社會保障,另一部分人只需一些生活補貼,其他人則能自給自足,因此退休保障不應一刀切。

單身資產不逾14.4萬

他表示,20年後香港每3個人,就有一名65歲或以上長者,加上港人愈來愈長壽,社會必須為退保作好準備。經諮詢公眾後,特區府認為應沿用現行多支柱的退保制度,並在確保制度可持續和可負擔的前提下,加強每根支柱的效能。

香港目前有逾44萬名長者受惠於長者生活津貼,約佔整體長者人口的37%,2016/17年度的開支為135億元。施政報告建議新增一層高額長津,資產不多於14.4萬元的單身長者或不多於21.8萬元的長者夫婦,每人每月可獲發3,435元,較下月1日調高至2,565元的現行津貼額多出870元,估計約80%現行長津申領者受惠,即約36.6萬人。

現行長津降低門檻

施政報告同時建議,現行長津降低門檻,以惠及更多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單身長者的資產上限由現時的22.5萬元,上調至下月1日生效的32.9萬元;長者夫婦的由34.1萬元升至49.9萬元。

據了解,此項建議會令新增12.7萬名長者受惠,來源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約8.3萬名現領生果金者(下月1日起每月金額調整為1,325元),二是逾1萬名現領普通傷殘津貼者(下月1日起每月金額調整為1,695元),三是約3萬名現無領取任何津貼者。

在優化計劃後,長津和高額長津的覆蓋率將增至47%。港府預計,實施後首年將增加65億元額外經常性開支,未來10年每年平均增加76億元。

特區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將申領高額長津的資產上限定於14.4萬元及21.8萬元,是以現行長者綜援的資產上限約3倍計算;至於每月3,435元的津貼金額,則與健全單身長者的每月標準綜援金額看齊。

對於為何不推行全民退保,消息人士說,必須考慮這個「隨收隨支」制度的承擔能力,「如果按照諮詢期的『學者方案』,每年涉及的額外開支便高達269億元。」消息人士又說,將資源針對「有需要」長者亦十分重要,因如推行「全民退保」,多達80%額外開支便會用於現時無申領任何援助或只領取生果金的長者身上。

梁振英強調,改良現行的多支柱制度,是務實和果敢的做法。未來10年,單是優化長津及降低醫療受惠年齡等安老項目的額外政府經常開支,平均每年已逾90億元,還未計算逐步取消對沖的額外開支,「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作出這些重大的公共財政承擔,顯示政府的決心和誠意,並已顧及政府及僱主的承受能力和平衡僱主僱員雙方的利益。」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