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中國為全球化帶來新希望

環球經濟前景陷入五里霧中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這向全球發出合作互利共贏、促進自由貿易及投資便利化等積極信號,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心針,也為全球化進程帶來新希望。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正處於十字路口,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本土主義、孤立主義與單邊主義紛紛抬頭,經濟已走到了發展還是倒退、衝突還是合作、自利還是共贏的關鍵時刻。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最大發展中國家,預期在推動全球化、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方面,將扮演更積極主導的角色。

事實上,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發展互聯互通,有助環球經濟走出長期低迷困局。正如習主席所言,「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持續強大的推動。」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達到百分之六點七預期增長目標,反映中國創新發展、經濟結構轉型、供給側結構改革以及市場化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逐步釋放出新增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事實上,目前中國經濟形勢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勢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而深化市場化改革將會產生新動能,加上九億勞動人口與接近五成國民儲蓄率,內在增長潛力巨大,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與消費國,繼續是世界經濟穩定之錨、增長之源。

值得注視的是,面對環球經濟與金融不穩,中國堅持加力去產能、去槓桿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防範金融風險。相反,歐美日應對國內經濟問題,只是大舉推行印鈔買債的量化寬鬆貨幣措施,不願忍受短期痛苦,進行結構性改革,結果只是將經濟衰退延遲,無法真正走出經濟低增長困局,還將經濟不濟的責任推卸到別國身上,推出一些不公平貿易限制措施,建立貿易壁壘,阻礙全球化進程,無疑置環球經濟發展於不顧,實屬於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有助加快全球化進程,也將惠及全世界。三年多來已經有逾百個國家與國際組織響應支持,其中四十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而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達到五百多億美元,大批項目陸續落地開花,增添全球經濟增長動力。

當前世界出現一些亂象,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全球化發展出現問題,實際因由是與全球治理滯後有關,此時更加突顯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話語權的迫切性,以推動和平、包容、共享的世界經濟。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