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趙忠賢膺最高科技獎

2016年度科技獎勵大會9日在京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本屆科技獎評選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研究員。同時,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共評選出279個獲獎項目,其中設獎17年曾9度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年由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奪得。

9日上午,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趙忠賢院士和屠呦呦研究員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向參與和支持中國科技事業的外國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趙忠賢:高溫超導奠基人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旨在獎勵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卓越建樹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得獎者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自2000年正式設立至今,已有27位科學家獲獎,其中包括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2015年度該獎項空缺。

此次獲獎的趙忠賢院士在此之前已先後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生於1941年的趙忠賢是中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堅持高溫超導研究已有40餘年,其間他所在的團隊獲得了兩次重大突破,分別是:1987年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2008年以後發現系列50K(K:開氏溫度,0K為273.15攝氏度)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屠呦呦於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在去年未得國家最高獎引起關注。對於此次屠呦呦獲獎,國家科技獎勵辦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最高獎評選歷來遵循科技獎勵條例,與諾獎本身沒有特別關係,都是為中國科學增彩。

屠呦呦成首位最高獎巾幗

生於1930年的屠呦呦是浙江寧波人,1955年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她從中醫古籍中得到啟迪,創建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部位的方法成為發現青蒿素的關鍵性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最高獎頒發以來第一位女性科學獎獲獎。

國家科技獎勵辦表示,今年女性科學領軍人物薈萃,除了最高獎授予女性科學家外,其他獎項中15個項目由女性領導。另外,5名外籍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繼2013年鐵基高溫超導和2015年多光子糾纏相繼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後,今年又有一項物理學領域的重大成果折桂該獎項——「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盪新模式」。這個自然科學領域最受矚目的獎17年來曾9度空缺,可謂「慎之又慎,寧缺毋濫」。

同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近五年來獎項總數基本呈逐年減少趨勢,五年的平均數為307項,比上一個五年減少了48項。獎項數量「瘦身」,分量卻不縮水,從今年高等級獎項成果來看,中國在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佔有一席之地」。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