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牽線 中非入「蜜月」期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加蓬總統邦戈昨日在京舉行會談,雙方見證了兩國間多份合作文件的簽署。連日來,幾內亞、塞拉利昂、加蓬等非洲國家元首接踵訪華,掀起中非外交高潮。同時,中國外長新年首訪必選非洲,也早已成為一項外交慣例。專家認為,非洲是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方向和落腳點,非洲各國亦在爭做 「一帶一路」支點,中非關係目前正步入新的「蜜月」期。
11月初,幾內亞總統孔戴應邀訪華,中幾決定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12月1日,習近平與塞拉利昂總統科羅馬在京會談,中塞宣佈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12月5日,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和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峰輝分別會見了來訪的吉布提軍隊總參謀長扎卡里亞;12月6日,中國央行與埃及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為180億元人民幣;早前,中國修建的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鐵路正式通車。
助非升級交通體系
近段時間以來,中非高層往來頻繁,雙方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合作進一步提速。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林松添向媒體介紹,南非、埃及、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紛紛期待同中國對接「一帶一路」合作戰略,共同致力於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海信南非工業園、北汽集團南非工廠、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標軌鐵路及沿路產業帶、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及沿路產業帶、蒙巴薩經濟特區等中非產能合作和產業對接重大項目正穩步推進,並已取得早期收穫,合作成果日漸顯現。
據統計,中非合作對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多年保持在20%以上。中非合作論壇數據顯示,中國去年與非洲的貿易額已經達到3,000億美元,從2000年以來已增長1,000億美元,中國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與非洲的貿易總量提升到4,000億美元。去年,中國與非盟簽署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備忘錄,承諾幫助非洲國家建設現代化的高速公路、機場和高鐵,升級交通體系,以幫助54個非洲國家實現互聯互通。
此前,亦有專家呼籲把非洲納入「一帶一路」的框架,形成「一帶一路一洲」。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副行長林毅夫說,中國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助力非洲的經濟發展。非盟委員會主席恩科薩扎娜·德拉米尼·祖馬曾表示,中非合作將加速非洲的區域融合,並會通過技術轉讓和創造就業使非洲人民受益。埃及非洲協會主席艾哈邁德·哈賈奇亦歡迎非洲加入「一帶一路」的提議,表示堅信中國的良好意願。
非洲「向東看」成趨勢
非洲問題專家介紹,非洲陸地面積3,029萬平方公里,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53種礦產和一些稀有戰略資源,可耕地面積近8億公頃,開發利用率只佔27%。非洲人口總數超11億,預計2050年達到25億,其中青年人口達50%以上,有的國家超過65%。非洲國家普遍渴望實現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急需外來投資和技術轉讓。
如今,非洲國家「向東看」,已成為趨勢。專家指出,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擁有大量優質產業和富餘產能需要到海外發展。把中國資金、技術、市場、企業、人才和成功發展經驗等相對發展優勢,同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潛力緊密結合起來,必將為中非和全球創造出新的發展奇跡。外界普遍相信,隨新一輪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非洲有可能率先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受益,並成為拉動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