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評論:雜牌「關注組」騎劫民意阻撓發展
作者:文滿林
日前發展局公佈「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近日舉行第一場公眾論壇,目的是介紹政府計劃在大嶼山填海造地興建公屋解決無殼市民的住屋難題。可是論壇場上有個所謂「大嶼山都會關注組」及「守護大嶼聯盟」十多個成員的質疑和反對。他們質疑及反對填海建屋的理由是什麼呢?說出來好笑。他們質疑香港在三四十年之後是否有大量移民湧現而導致人口由820萬增加至900萬,指責政府的有關計劃是製造另一個「大白象」。
政府有關官員說,有關計劃需時,從初步概念至計劃落成,需要30年至40年時間,亦即是說由現在香港人口700多萬,到三四十年後才有900萬,平均每年只增加二至三萬人,何來有大量移民湧現?由此可見,那些所謂乜乜物物「關注組」借人口增加來質疑、反對政府在大嶼山填海造地興建住屋是如此的荒謬無理、無知可笑。對此,政府發展局在未來的一系列諮詢及論壇會上,應準備多些數據、理據和資料來駁斥那些乜乜物物「關注組」的搗亂、破壞和誤導。
在此,不妨揭一揭那些所謂「關注組」的老底。自97香港回歸之後,就始見「關注組」這個名字,像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多如牛毛。總之,政府有什麼政策出籠,在什麼地方進行相關發展、建設計劃,就有人在那個地方成立乜乜物物「關注組」。目的和用意顯而易見,就是千方百計阻撓和反對政府進行有關計劃工作推展。美其名是「關注組」,不如乾脆地說是「阻撓組」、「破壞組」較為貼切。
其實,所謂「關注組」完全沒有什麼代表性和專業水平,他們的組成也不須什麼成本和資格,只要由幾個人或十多人一起合夥就可以宣佈成立。所謂成員盡是不務正業之遊民,只要有「數」,有曝光上鏡出風頭的機會就可以了。當然,每一個「關注組」的組成及其負責人都有背景及後台老闆,一切行動都要聽從後台老闆的指揮,以期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為己任,就是阻撓政府有關計劃發展和順利落實。
最突出的例子如早年政府有計劃在新界多處臨海地方進行填海發展工程用以興建住屋,可是都遇到乜乜物物「關注組」的阻撓和反對,借填海破壞環境及影響魚蝦蟹棲息為由反對政府填海造地工程。他們的反對理由相當荒謬,人都無地方住,還照顧那些魚蝦蟹怕無處棲身。政府填海造地就是解決住屋用地,所謂影響魚蝦蟹根本不是理由。為什麼不擔心和考慮現在還有30多萬輪候公屋的市民沒有屋住的困境?
由此可見,所謂「關注組」出於搗亂破壞居多。他們大多拉雜成軍,成員完全沒有專業知識,更沒有民意代表性。建議政府不必理會,呼籲無殼居民對他們阻撓政府填海興建住屋進行大反擊。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