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談人大釋法 回應三大關切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張曉明昨日在培僑中學校慶典禮上致辭指出,無論是立法會宣誓事件,還是香港社會一些人對人大釋法的底觸,都提醒我們,要切實重視在學校教育中加強愛國教育的問題。
在培僑中學70周年校慶典禮上,張曉明首先代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向全體培僑人表示祝賀,向教職員工和關心、支持培僑發展的各界賢達表示崇高敬意。他說,培僑中學在香港以傳統愛國學校著稱,「無論經歷什麼樣的風風雨雨,無論處於逆境還是順境,培僑人初心不變,愛國報國之志堅定不移,對愛國教育的堅守和堅持從未動搖。在辦學條件日益改善、教育質量廣受赞譽、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的同時,培僑光榮的愛國傳統也代代相傳。」
張曉明表示,回顧培僑的歷史,聯想香港社會出現的一些現象,自然會引發關於香港愛國教育問題的思考。他并引用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知道怎樣愛國。」而愛國立場和情感的生成與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與一個人所受的教育有關,特別是學校教育對於青少年群體愛國意識的生成至關重要。
香港價值觀應包含愛國元素
張曉明指出,無論是立法會宣誓事件,還是香港社會一些人對人大釋法的底觸,都提醒我們,要切實重視在學校教育中加強愛國教育的問題。「在香港社會尊崇的價值觀中,固然要強調自由、民主、法治、市場經濟等核心元素,這些都是我們要繼續堅定維護的。但除此之外,還應當加上一個核心元素,這就是愛國。愛國,是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血濃於水的親情之所繫,是香港居民根本利益之所歸,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張曉明說。
他希望香港社會的有識之士都能夠更加重視和支持愛國教育,衷心希望香港的教育系統和教育工作者切實擔當起愛國教育的神聖職責,衷心希望以培僑中學為代表的愛國學校繼續高舉愛國旗幟,充分發揮愛國教育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張曉明藉出席培僑校慶典禮的機會,就人大釋法回答了三個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即為什麼會有這次釋法、人大應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釋法,以及人大釋法是否會損害香港的司法獨立。他說,之所以有這次釋法,直接原因就是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在宣誓儀式上,「以語言、行為、服飾、道具等方式公然宣揚『港獨』主張,甚至粗口侮辱國家和民族」。談及此,張曉明引用了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所明確宣示的:「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對於人大常委會應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釋法的問題,張曉明強調要由兩點來看:一是這件事全國人大常委會或中央該不該管?二是在法院已經審理相關案件的情况下,這個時機釋法是否適當?他指出,人大釋法時機是否適當,關鍵看特區是否有更好的辦法有效阻止相關議員利用立法會平台繼續宣揚「港獨」的言論、有效阻止產生更為嚴重的社會危害后果。從這個角度講,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時釋法不僅是職責所在,也可以說是唯一適當的選擇。
要尊重基本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對於人大釋法是否會損害香港司法獨立的問題,張曉明指出,必須先要弄清的一個問題是,香港的司法獨立是中央授予的高度自治權的一部分,司法獨立是相對於特區行政、立法機關而言的,司法獨立不能凌駕於中央依法享有的權力至上,不能拿司法獨立抗拒和排斥中央的權力。而「司法獨立」是為了保障法官在審判案件時不受任何外來干預,從根本上講,是為了確保法官正確地、忠實地執行法律,釋法正是為法官準確依法審判案件提供更為清晰的依據。「說到底,關鍵是有關各方都要真正尊重基本法在香港法律體系中具有的最高法律地位,真正把基本法的有關規定本身看作香港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把維護基本法與維護香港法治統一而不是對立起來,真正適應與『一國兩制』要求相一致的新憲制,真正依法辦事。」
【商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