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幸福指數5年僅升0.4%

1

香港經濟在過去15年雖有不少增長,實質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累計增加逾五成,惟一項研究卻指出,本港整體幸福度只上升0.4%(見表),反映經濟发展未讓市民活得更幸福,在11項不同范疇中,房屋負面影響最顯著。
智經中心指敲響警號

智經研究中心昨日发表《香港人,幸福嗎?智經幸福指數》研究報告,中心主席及研究召集人李國棟表示,研究已為政府在整體发展敲響警號,好政策應讓市民活得幸福,市民生活涉及不同范疇,而幸福與否受眾多因素影響,並不限於經濟層面。政府在制訂政策時,應該跳出GDP至上的思維,以市民福祉為導向。建議政府從統計調查、研究分析,以及政策制訂3大方向手,包括:建立福祉統計系統、成立「幸福香港辦公室」、制訂清晰的政策流程指引等。

2

研究選取了11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范疇,並以2000年為基准年作對比。在各范疇中房屋負面影響最顯著,樓價、租金與收入比例均持續惡化,住屋開支逐漸超出一般市民負擔,分類指數下跌96.9%。其次交通的負面影響亦相當顯著,車輛密度增加,公共交通服務投訴率上升,分類指數下跌44.4%。李國棟指出,各項政策互相影響,如車輛带動經濟,部分政策則不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難以評論政府工作。

房屋負面影響最顯著

研究數據八成來自政府統計處。中心經濟师司徒偉傑指出,政府數據及透明度不足,其余數字來自不同大學及民間團體,而且以國際標准及專家意見來制訂,或未必能完全反映香港需要,存在不足之處,當中亦欠缺個人主觀幸福感數據。李國棟補充,期望可收集更個人化數據,以反映市民對不同范疇的情感,制訂以人為本政策。
【商報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