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君:麻鷹捉雞仔
亞運有些比賽項目頗有趣,例如「卡巴迪」,類似中國民間的「老鷹抓小雞」遊戲。
「卡巴迪」被稱為群眾運動,因為它不需要任何精密設備,只要場地平坦、鬆軟、不滑,使用國際標準的墊子,室內室外進行都可以。「老鷹抓小雞」粵語叫「麻鷹捉雞仔」,是兒童玩的一種團體遊戲,最少要3人或以上,農村空地或學校操場是常用場地。一人當母雞,另一人扮麻鷹,其他小孩是雞仔,母雞和麻鷹可以是大人。母雞雙手伸開,雞仔在其後一個跟一個拉住衫尾或手搭肩。麻鷹撲向左右兩邊設法抓雞仔,但不能越過母雞;母雞左閃右避護雞仔不讓抓到。攻守雙方來回跑動,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母雞能練出責任感,雞仔有團結互助意識,才不易被麻鷹抓到。麻鷹兇猛,雞仔投靠在母雞的翅膀下,不再害怕,遊戲寓意很好。
「卡巴迪」每隊各派7人參賽,攻方派一人到對手場區,在30秒內盡量觸碰對方搶分,防守一方俘虜攻方亦可得分。「卡巴迪」與「老鷹抓小雞」所不同的,是前者登上了國際賽場,參賽雙方對抗激烈,有身體接觸,被稱為「奔跑的格鬥」,運動員需肺活量大、肌肉協調好、反應敏捷,團隊默契高,運用戰略戰術便得宜,是力量、智慧和團結的較量。
「卡巴迪」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南亞流行,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越南、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土庫曼斯坦、中國內地等都有進行。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而首次「卡巴迪」世界盃2004年在印度舉行,今次杭州亞運會也是比賽項目。原是民間兒童遊戲,在國際賽場上體現體育精神,攻防雙方技巧瞬息萬變,觀賞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