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之: 教育兒童不簡單

 

一個祖母接讀幼稚園的孫子放學,途中見到有個父親手抱小孩,孫子於是嚷着也要祖母抱。祖母只簡單說:「行路對你有益。」孫子不聽,仍鬧着要抱。

不論大人或小孩,多行路的確對身體有益。但那孩子不依不饒,不肯行路,這就表示祖母這話沒什麼說服力。其實祖母要先了解孩子是不是因為腳傷而不肯行路,如腳沒事,就要向孩子解釋,前面小孩年紀比他小,腳未有他長得好,必須由父親抱。況且,祖母年紀大,抱孫增加腰骨負擔,會累壞的。

與前述祖孫情況相反,另一個接放學的母親讓孩子連同書包搭乘一輛電動滑板車。那祖母想孩子多活動身體好,這母親卻可能覺得盛暑之下讓孩子行路太辛苦,讓他以滑板車代步,以為這是疼孩子。事實上,孩子不去動,體質不僅會變差,而處處受到特殊照顧,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長此下去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母親此舉反而害他。教育家陶行知說,大人要尊重孩子,但尊重的同時也應以引導並重,不能什麼都順着孩子。

大人要嘗試讀懂孩子的哭鬧,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憑其有限經驗可能以為只有哭鬧才能引起大人注意。對此大人不能忽視也不能打壓,忽視會令孩手容易失去安全感,打壓又會使孩子自卑,否定自己。輕易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會讓他養成不懂得珍惜的習慣,允許孩子懶散,他就容易缺乏上進心和毅力,做事得過且過。

大人平時可以適當讓孩子做點家務,按年紀大小例如端小凳、遞用具、疊衣服、理床鋪、擺碗筷、收拾桌子、掃地、倒垃圾等,讓孩子知道自己既是家庭成員之一,就要為家庭盡點義務,同時也能培養好品格。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