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 : 室內生火甚危險
天氣乾燥,最易引起火災。日前油麻地一幢唐樓發生大火,導致7人喪命、多人危殆的慘劇,暴露了不少「室內惹火」的問題。
香港普遍居住面積細得可憐,天氣乾燥,若有人在室內生火,通道又被雜物堵住,火神就有機可乘。管理較完善的大廈,早已禁止在屋內燃燒冥鏹。要拜神燒香,可以到平台空曠地方,管理處設置的公眾大型化寶爐處理。燃燒紙紮祭品,目的為「送給先人用」,大如「紙房屋、紙汽車」,小至「紙日用品、紙玩樂物品、紙食品」等,有時還加上寫下先人姓名和許願語句,要燒的紙張不少,若在屋內燃點,很易「搶火」,黑煙也會透過大廈的樓梯間層層上升,影響其他住戶。室內禁煙法例生效多時,但有些煙民上班族會躲到廁所抽煙,煙味會透過冷氣槽跑出寫字樓去,滋擾同事們,煙蒂也惹火。家中「神枱」所用的香燭,市面早已有像香燭模樣的電燈膽可用。另外,很多家庭的雜物奇多且亂放,從外面回來,兩腳要跨過雜物才能進屋。煮食方面,無火電磁爐可減低發生火警的危險,且不會燒傷,但很多人重視「鑊氣」,要用明火煮食。要明火煮食,就要注意爐旁別堆放報紙、雜誌、膠袋、抹布、圍裙等易燃物品。在室內慶祝生日,在生日蛋糕上插上短小蠟燭無可厚非,但也應盡快弄熄。
油麻地那幢唐樓的大火,據說事發時有3個家庭正聚餐,慶祝一名3歲尼泊爾小朋友的生日及傳統節日排燈節,慶典所需的小爉燭放置於屋內,可能因此起火。排燈節相當於中國人的新年,是少數族裔如尼泊爾人的重要節日。他們會在門外擺放燭台燃點蠟燭,也有人把多個燭台從室內一直擺放到門外。節日與鄉里共聚慶祝可以理解。網上所見,有少數族裔改以燈泡排燈裝飾取代明火點燃,既美麗又較安全,值得向其鄉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