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在的疫情雖然稍放緩,但幾乎每天仍有本地個案,不能「清零」之外,更有不少「源頭不明」,「本地確診」再加「不明源頭」雙重夾擊,人們實不應放鬆防疫警愓。
日前萬聖節,一名年輕女子與7人在梅窩銀礦灣一間度假酒店群聚,幾天後女子確診,其他幾個人也受到感染。同行的一名年輕男子,當衛生防護中心通知他確診時,他已經發燒,但正與10名朋友在吃火鍋。在酒店房間內群聚很易染疫,這已經不是新鮮事,為何仍有人明知故犯呢?打邊爐有中招高風險也屬「舊聞」,食客們局限在狹小的火鍋店內,空氣不流通,一坐起碼一兩個小時,在無口罩之下談天吃喝,染病者的飛沫會隨着蒸汽迅速傳給身邊的人。自己已經發燒了,為何仍約人吃火鍋呢?另外,有名男士已經發病,仍帶家人到元朗農莊遊玩。有一名女患者已出現病徵,但翌日仍上班。更有一名女子歐遊後返港,完成家居檢疫後發燒,自行服用成藥,直至發現無味覺後才再前往私家診所求醫及檢測。期間,她曾多次外出用膳,接受檢測後還光顧腳底按摩店。結果她兒子也中招,兒子出現病徵後仍然上學。上述幾個做法造成多條傳播鏈:農莊、食肆、按摩店、公司,也累及小孩及其學校,是錯上加錯。
日前西九龍文化區舉行「自由爵士音樂節」,有大批巿民席地野餐,當中不乏超過 4人的聚集,違反限聚令,更有小孩沒戴口罩。防疫多時不免苦悶,往欣賞一下音樂節無可厚非,但沒口罩下群聚野餐,就很有問題。任何人都不想中招,一旦染疫,當然值得同情。新冠病毒高度人傳人,空氣不流通的斗室更有機會透過空氣傳播。疫情出現至今近一年,已屬ABC的防疫基本常識應是人盡皆知。但縱觀上述犯聚情況,很多人對此並不當一回事。一時的放任貪玩,沒有防疫公德,很可能弄垮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