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之:通識試題重分析不應太淺

本年度香港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日前開考,內中有兩年沒出現的政治題目,也有問及全球的孔子學院、環保、韓國流行文化。一些受訪通識教師用「題目不難」、「容易及格」回應。有人甚至建議「通識試不用標示考生成績,只列出及格或不及格即可」。筆者對這類回應和提議感到很奇怪。現時的通識科,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筆者所讀的經濟及公共事務科類同,目的都是希望學生認識社會。時代有別,香港回歸祖國20多年,今天說的認識社會,應該包括認識香港、認識祖國、認識國際。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才知道如何分析社會事務。要求中學畢業生關心時事並非奢求,而時事中又沒可能排除政治,公開試中出一下政治題有何不可?試題中涉及孔子學院,關係到如何評價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考環保、「韓流」,也無不可。受訪教師從「易與難」的角度看相關試題,例如說:「政治議題較大路,較去年淺易,相信考生及格不難」;對於「韓流文化」,有教師說:「貼近考生的親身經歷,較易掌握,相信考生容易及格」。筆者但願作為師長輩,應先搞清楚,古今中外,任何一個社會的公開試,目的都是為了選拔能為社會所用的真正人才。試題如果太容易,弄致人人都及格,那麼考來幹什麼?筆者當年大學預科畢業,3個月內考的重要考試就有3個:校內預科畢業試、高級程度會考(即大學入學試)、英國倫敦大學試。

現時很多師長輩很怕學生受太大的壓力,總希望公開試淺一些,讓學生輕易過關。這是很有問題的。教學生如何減壓是一回事,但不應期望公開試題容易。大多數考生即使輕易考試及格,踏足社會後,遇到的難題會更多,所受壓力將更大,他們更不懂得如何減壓,對他們的壞影響是一生一世的。лобановский класслобановский харьков классускоренная индексацияринготрейд отзывзнакомибизнес с китаем с чего начать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