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 環保斗究竟帶來的是方便還是不便
偶爾經過啟德新發展區的馬路,有一排五顏六色的環保斗不整齊的排列,筆者腦海立即閃起兒時的玩意,難道是「變形金剛」機械人的大型配件嗎?是誰任由這些巨型金屬箱「自生自滅」的?原來這些環保斗其實是垃圾斗,原意是供回收商去收集人家棄置的建築廢料、廢鐵和舊傢俱,再拿去變賣,然而,這些環保斗也會變成拾荒兵團「尋寶」的熱門地點,他們視廢椅、冷氣機、窗框所拆出來的廢鐵視為「寶藏」,珍而重之,並興高采烈地運走。
本來環保斗的置放是各取所需,工人在拆卸建築廢料後用作棄置的地方,既可回收廢料,又減少建築廢料的容量、運輸費用和廢置附加費,而環保斗所有人也可把部分廢料回收圖利,一家便宜數家著。可是,隨著環保斗的數量大幅增長,又毫無節制地在馬路旁和行人路上亂放,造成了民生問題。
首先,環保斗的放置佔用了部分車輛的泊位,同時亦造成堵塞路面情況,若環保斗被「停泊」在馬路轉角位,逾兩米高的環保斗會阻礙駕駛人士和路人的視線,增加交通意外發生的風險。另一個民生關注點,則是環保斗可堆放的廢物和積存的污水,將造成公共衛生問題,滋生蚊蟲。此外,棄置在環保斗的廢棄物或包括長形金屬碎料和壓縮氣體罐,尖銳的金屬鋒面容易弄傷途人和拾荒者,而被棄置的壓縮氣體罐如遇敲撞或重力擠迫,也不排除氣壓會造成爆炸的風險。
環保斗連同內裡的固體垃圾都有一定重量,若長期被放置在馬路,會造成路面凹陷和磨損,對馬路表面造成某程度上的破壞,這可又是需要公帑去修補的,而在馬路旁的凹凸洞,會容易絆倒橫過馬路的途人。
環保斗帶來的究竟是方便還是不便?它既不是交通工具,也不是臨時構建物,它的停置和擾民行為又究竟由哪個部門去跟進呢?執法部門又怎樣去聯絡環保斗的物主呢?環保斗或對建築承辦商及拾荒者是恩物,但對普羅大眾而言,可是一種滋擾。正如剛才所述,環保斗構成衛生、交通盲點、危險、佔用泊位和損壞馬路的問題,社區的居民實在看不到如何受惠,令人質疑環保斗的存在價值,皆因在拆除裝修時,拆卸工人大可運載至貨櫃車內並直接棄置到堆填區,環保斗則只是環保承辦商用來牟利的工具,卻把社會成本轉嫁到市民,也難怪市民對環保斗的評價以負面為主。
環保斗的存在,政府好像苦無對策,不是又要「轉介相關部門」,或「隻眼開隻眼閉」,或不了了之,並沒有急市民之急。筆者建議政府應設有環保斗的登記制度,容易追究和票控環保斗持有人的擾民行為,亦需要限制環保斗的數目,畢竟,環保斗可不是變大縮小的變形金剛機械人玩意。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