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之: 巴士首重車速及安全帶
去年2月大埔公路上發生巴士翻側導致19死大車禍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成立專營巴士服務檢討委員會,全面檢討巴士行車安全。經過接近一年時間,委員會完成了工作,日前把長約240頁紙的檢討報告呈交林鄭,提出45項改善巴士安全的建議,其中建議運輸署委任專營巴士安全總監、提議訂立「辱車長罪」和立法訂明車長工時等,都很好,但具體落實仍要看實際情況。
筆者每次搭巴士,首重車速和安全帶,看看司機是否面露疲態,或者是否一臉不歡,這並不是對司機不敬。現時以車身最長的巴士而言,全車包括坐位和站位都客滿時可載140多人,全車安全落在一個司機身上,其駕駛態度十分重要。上述大車禍後,揭發了不少司機曾遭一些無理乘客辱罵,甚至有司機被打,司機受創後怒氣難平,不免影響駕駛態度,如果在危險急彎處超速,全車人性命堪憂。現時司機背後都設有一塊高板,遇上司機與乘客發生衝突時,多了這道屏障,可多少減少衝突。筆者有次見到司機在協助一位輪椅客下車,一個乘客打尖上車,司機及後揚聲說「阿叔你未拍卡」。那人邊嘀咕邊從座位走前拍卡。如此趁亂不付車資,有意挑起矛盾,是缺德的行為。而限制車速,應適用於斜坡急彎處,若在鬧市平路人多車多處太慢速,反而造成塞車,也未必安全,有關當局制訂新限速指引時應多加留意。
至於安全帶,現時並不是所有巴士座位都配備,在舊車上加裝,技術上不可行。聽說全港所有去年7月起訂購的新雙層巴士,都會有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和車速限制器,所有乘客座椅亦會裝設安全帶,這是好訊息,但願新車及早上馬,舊車及早淘汰,安全行車才有保障。